一、和解中止執行結案恢復執行有法律依據嗎
根據2014年年底出臺的《執行立結案規定》第14條,終結執行是執行實施類案件六的種結案方式之一。但是,與執行完畢不同,這種結案方式中申請人的勝訴權利并未得到實現,因此終結執行是執行程序的非正常結束。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57條,當執行案件出現該條所列的六種情形之一時,執行法院可依職權裁定終結執行?,F在的問題是:以終結執行方式結案的,申請執行人能否申請恢復執行?例如,《民事訴訟法》第257條第1項,申請人撤銷申請后,執行法院據此裁定終結執行并結案后,申請人能否再次重新立案,要求恢復對案件的執行?
首先應當肯定的是,撤銷申請不同于放棄實體權利,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申請人在執行過程中,基于某種原因自愿書面放棄對被執行人追償的實體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3條,這是其在執行程序中行使處分權的表現。執行法院可將申請人的這種行為,解釋為《民事訴訟法》第257條第6項中的“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并根據這一兜底條款裁定終結執行。
這種情況下,由于申請人明確放棄的是實體權利,根據民事訴訟禁反言的基本誠信規則,申請人自然無權要求恢復執行。但是,申請人撤銷申請的,其放棄的只是程序上權利,放棄的只是要求執行法院繼續推動本次執行程序的權利,故只能產生放棄本次執行程序的效果,撤回后又回復到未申請時的初始狀態。
因此,本文認為,考慮到申請人勝訴債權并未實現,參照訴訟程序中原告撤訴后可以再起訴的做法,應允許申請人撤銷申請后有權再次申請恢復執行為宜。
正是在這樣的法理邏輯下,2012年出臺的民訴解釋第520條,賦予申請人撤銷申請后重新立案的權利,該條明確規定:因撤銷申請而終結執行后,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內再次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二、終止執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以上就是小編對“和解中止執行結案恢復執行的依據”問題進行的解答,根據我國民訴解釋的規定,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內再次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定什么情形可以解雇員工
2020-12-2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二
2021-02-1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6婚約財產糾紛有哪些
2020-12-04法定監護人是否具有繼承權利
2021-03-16股東變更前的債務與新股東有關系嗎
2021-02-14網上商城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31如何避免租房定金糾紛
2020-12-15設立公司規章制度時注意什么
2021-02-23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我國保險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兒童車禍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04什么是保險代理人
2021-01-11土地出讓金需要上繳國庫嗎
2020-11-20回遷地辦理土地轉讓的費用是多少
2021-03-26公租房拆遷中,被拆遷人如何安置
2020-11-24統一進行危房改造,有補助嗎,在哪里查看
2021-01-07拆遷宅基地地上的人參怎么補償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