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輪候查封
輪候查封是指兩個以上人民法院對同一宗土地使用權、房屋進行查封的,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為首先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的人民法院辦理查封登記手續后,對后來辦理查封登記的人民法院作輪候查封登記,并書面告知該土地使用權、房屋已被其他人民法院查封的事實及查封的有關情況。(《聯合通知》第十九條規定)
輪候查封制度和預查封制度的創立,有其特定的背景。依照我國民訴法適用意見第282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同一標的物不得重復查封。這一規定雖對穩定查封秩序是有必要的,但也帶來了不少弊端,主要表現在:1、先查封的法院基于已執行到被執行人的金錢債權或者執行了部分查封物而予以解封時,致其他法院本可以繼續查封而不能,往往導致被執行人立即轉移解封了的財產,使其他法院執行案件的債權人嚴重受損;2、有的法院基于地方利益驅動,將被執行人的財產全部查封,且無查封期限,用以對抗外地法院的查封,然后找準適當時機解封,致使財產流失,外地法院執行落空;3、有的法院因中止執行后,對已查封的財產長期不處置,也不解封,致使其他法院不能執行。針對此弊端,為解決執行難,最高人民法院參照外國立法經驗,在《聯合通知》中創立了這兩項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這次通過法釋《查、扣、凍規定》固定下來。
二、輪候查封中止執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十九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對以破產案件的債務人為被執行人的執行案件均應中止執行的批復
你院川高法執(1993)字第4號《關于執行案件已凍結的款能否再作為破產財產清償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關于“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對債務人財產的其他民事執行程序均應中止”的規定,以破產案件的債務人為被執行人的執行案件,執行法院雖對該債務人的財產已決定采取或者已經采取了凍結、扣留、查封或扣押等財產保全措施或者執行措施的,仍屬于未執行財產,均應當依法中止執行。
執行程序中止后,該執行案件的債權人,可憑生效的法律文書向受理破產案件的人民法院申報債權。如果受理破產案件的人民法院裁定宣告債務人(被執行人)破產,被中止執行的財產應當作為破產財產;如果破產案件審理終結,債務人不被宣告破產,被中止的執行程序可恢復進行。
你院所請示的問題,應按上述意見辦理。
三、輪候查封與重復查封的區別
對輪候查封的效力問題理解不透徹,就會誤作重復查封,其實二者有明顯區別:
1、時間性不同。輪候查封在時間上是一種錯位式的,講究的是先后順序。從第二位送達及以后的所有查封都應該登記為輪候查封。而重復查封從時間上講,各查封行為在同一時期內同時存在;
2、效力不同。輪候查封是處于效力待定狀態,只有符合法定生效條件轉為查封時才生效。而重復查封中的每一個查封都具有效力。重復查封容易造成查封秩序混亂,造成執行亂和難,所以為法律所禁止。如果認為輪候查封有效力,便會陷入重復查封的怪圈。
3、強制權不同。輪候查封沒有強制權。有人撰文說輪候查封的查扣權只有一個,筆者不敢茍同,因為只有有效的查封才有強制執行權,處于輪候狀態的查封沒有效力便沒有強制權。而重復查封中的強制權是多個同時存在。所以,人民法院執行人員在要求登記機關協助時,要按相關的規定查清權屬和已采取的強制狀態,對需要作輪候查封的,應要求作輪候查封登記。登記機關應客觀公正提供書面情況,并認真做好登記管理工作。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杜絕重復查封,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對故意違反規定,人為亂作為的法院和協助執行人,一是要依法確認行為無效,二是要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否則,執行亂、執行難的問題得不到根本的遏制。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1-11家暴致流產怎么判
2021-01-24汽車追尾事故賠償
2020-12-04婚姻糾紛狀子怎么寫
2021-02-28跟房屋中介機構訂立合同要知道什么
2021-02-07入職合同簽訂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哪些
2021-03-15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三)
2021-02-20偽造保單該如何報案
2021-03-03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2020年保險公司訴訟費賠償費
2021-01-29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車子沒貼強險標志怎么向交警證明買了保險
2021-02-21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