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以前是由法院將案件移送至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在2015年7月22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才明確規定,此類案件可以刑事自訴,當事人可以去執行法院所在地法院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申請執行人有證據證明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三項規定的,以自訴案件立案審理:(一)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侵犯了申請執行人的人身、財產權利,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二)申請執行人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對負有執行義務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第四條 本解釋第三條規定的自訴案件,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的規定, 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第五條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執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關于認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思考
“執行難”是一直以來困擾法院執行工作的一個難題。造成“執行難”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被執行人規避執行。近年來,采用暴力抗拒法院執行以及為逃避執行下落不明的行為屢見不鮮,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行為給我國法治化進程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被執行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甚至公然以暴力抗拒執行,與法律制裁不力有著直接的關系。為打擊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的行為,維護法院判決、裁定的嚴肅性,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律霸網小編認為刑法對該條規定過于籠統,不利于實際操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時認為下列情形屬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一)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二)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三)協助執行義務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后,拒不協助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四)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五)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但是律霸網小編認為該解釋仍然未將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的情況分析清楚。
在實踐中,律霸網小編曾多次將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偵查,但均被公安機關退回,其退回的理由是,法院是否查詢其有財產?有財產應當直接處理,如無財產則根本沒有履行能力。依照該理由,被執行人永遠構不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不論其是否有財產可供執行。在有可供執行財產時,法院在未處理其財產前,不能認定被執行人有拒不執行的行為,因為被執行人未有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等行為,而在未查詢到被執行人財產的情況時,公安機關認為被執行人不具備履行能力,因而也不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但是公安機關的這種認定忽視了兩點,第一,法院并非偵查機關,無法確切的查詢到被執行人是否有轉移財產的行為,故而,法院認定的涉嫌構成犯罪。其二,越來越多的被執行人并不是積極的拒不履行,而是消極的規避執行。公安機關在不立案偵查即將案件退回法院是極其錯誤的做法。
律霸網小編認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行為的表現形式,從類型上可以分為積極的方式和消極的方式。積極的方式,表現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等。消極的方式表現為收到判決裁定后,被執行人個人或家庭集體消失、下落不明。致使法院無法查找被執行人下落極其財產,因被執行人在外地,其銀行存款及其他財產均有可能不在執行法院管轄范圍之內,執行法院無法核實被執行人財產狀況。該類案件已經成為近年來規避執行的最主要方式——人難找、錢難查。由于我國并未建立全國統一的查詢系統,在無法查找被執行人及其財產線索的請款下,執行法院不得不做程序性結案處理。
按照《刑法》第313條規定,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是構成拒不履行判決、裁定罪客觀方面的必備前提。律霸網小編認為正是該前提,限制了人民法院認定是否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正如前文所述,法院不是偵查機關,沒有偵查權限,如何認定被執行人是否有能力履行,對法院來說是極其困難的。當然如果僅僅以法院查詢的被執行人財產狀況來判斷是佛具有履行能力,也無不可,但是這不排除,被執行人從開始就使用親屬名字進行存款及其他財產登記,這是無法核實的。同時,如果根據被執行人日常生活來判斷,也可能存在被執行人有高消費,但就無法查找到財產線索的情形。因而在無法判斷是否有能力履行時,拒不履行判決、裁定罪則不能適用。
律霸網小編認為,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可以設定一種制度,由被執行人自行向人民法院報告履行能力,如果其報告無履行能力的,應當定時向人民法院報告其行蹤及經濟狀況。如果拒不報告履行能力也不報告行蹤的以及虛假報告履行能力和行蹤的一律認定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法院可以隨時掌握被執行人行蹤,不至于陷入人難找的境地。同時也能初步掌握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并為法院查找被執行人財產提供地域指向。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法律知識,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是說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此類案件可以刑事自訴,當事人可以去執行法院所在地法院立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母去世后房產繼承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24如何對有限合伙財產進行質押
2020-12-26廠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委托合同中對任意解除權的排除約定效力如何
2021-01-15怎么區分借婚姻索取財物與買賣婚姻
2021-01-04車禍怎么賠償傷者
2021-01-05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不可撤銷的擔保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24離職公司押放工資算違法嗎
2020-11-27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勞動關系長期中止能否解除
2020-12-23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保險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3-24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汽車必交的保險有哪些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