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法治要通過法治的一系列原則加以體現。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是《刑事訴訟法》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下列哪一案件的處理體現了這一原則?()
A.甲涉嫌盜竊,立案后發現涉案金額400余元,公安機關決定撤銷案件
B.乙涉嫌搶奪,檢察院審查起訴后認為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決定不起訴
C.丙涉嫌詐騙,法院審理后認為其主觀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作出無罪判決
D.丁涉嫌搶劫,檢察院審查起訴后認為證據不足,決定不起訴
【答案】A
【考點】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
【解析】《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選項A正確。涉案金額未達到刑法要求的起刑點,不構成犯罪,屬于法定不起訴的情形。
選項B錯誤。在審查起訴環節,檢察機認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應當作出法定不起訴的處理;而如果檢察機關認為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可以作出酌定不起訴的處理。要注意二者在適用條件上的區別。
選項C錯誤。作出無罪判決是通過開庭審理案件所作出的裁判,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六種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選項D錯誤。檢察院作出的存疑不起訴(證據不足的不起訴),是指在現階段搜集到的證據不足以支持檢察院對丁提起公訴,不是不對其追究刑事責任,在日后搜集到足以證明其有罪的證據仍可以提起公訴,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六種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還要承擔違約責任嗎?
2021-02-16醫療事故醫調委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2-10股權質押股權融資區別是什么
2021-01-10公車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3-06違法取得贈與物贈與合同有效嗎
2021-02-09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勞務合同中的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0-11-22如何去法院辦理提存
2020-11-23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1-03-10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什么是意外傷害
2020-12-20建筑工程保險的承包方式
2021-01-13在人身保險中應該規定哪些內容
2021-01-28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