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為維護社會穩定,無論甲的行為是否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都應追究甲的刑事責任
B.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為的發生,保護人民群眾,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相關犯罪判處甲死刑
C.從事實和法律出發,甲的行為符合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構成,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D.對于散布虛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國內國際重大影響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規定,以高效辦案取信社會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選項A錯誤。定罪量刑必須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則,不能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將依法不構成犯罪的行為作為犯罪處理。
選項B錯誤,選項C正確。甲只是謊稱“3架飛機上有炸彈”,并沒有實際放置炸彈,沒有危害公共安全的現實危險和可能,不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相關犯罪判處甲死刑。但其行為符合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構成,應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進行處罰。
選項D錯誤。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即便造成了國內國際重大影響等,也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法定的程序。
2.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有以下觀點:
①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具備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②罪刑法定既約束司法者,也約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要求
③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國家機關權力,保障國民自由,與執法為民的理念相一致
④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國理念在刑法領域的具體表現
關于上述觀點的正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
C.第①②③句正確,第④句錯誤
D.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確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
①正確。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社會法治的本質屬性強調人民當家作主,強調人民利益至上,兩者具有一致性。
②正確。罪刑法定既約束司法者,也約束立法者;社會主義法治要求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機關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兩者具有一致性。
③正確。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國家機關權力,保障國民自由;執法為民要求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保護廣大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兩者具有一致性。
④正確。罪刑法定和依法治國理念都要求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機關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兩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說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國理念在刑法領域的具體表現。
綜上,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3.關于刑法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學理解釋中的類推解釋結論,納入司法解釋后不屬于類推解釋
B.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刑法》第116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汽車”,至少是擴大解釋乃至是類推解釋
C.《刑法》分則有不少條文并列規定了“偽造”與“變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條文中將“變造”解釋為“偽造”的一種表現形式
D.《刑法》第65條規定,不滿18周歲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條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規定之罪的,從重處罰。根據當然解釋的原理,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刑法》第356條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刑法解釋。
選項A說法錯誤。學理解釋中的類推解釋,納入司法解釋后,仍屬類推解釋。
選項B說法正確。“汽車”通常是指以汽油發動機作動力的運輸車輛,而拖拉機通常是以柴油發動機作動力的,因而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刑法》第116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汽車”,至少是擴大解釋乃至是類推解釋。
選項C說法正確。《刑法》分則有不少條文并列規定了“偽造”與“變造”,如偽造貨幣罪與變造貨幣罪,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批準文件罪,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偽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等等。但是,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條文中將“變造”解釋為“偽造”的一種表現形式,如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偽造有價票證罪,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等等。
選項D說法正確。累犯比毒品犯罪再犯的成立條件更加嚴格,既然不滿18周歲的人不成立條件更加嚴格的累犯,那么更不應當成立條件比較寬松的毒品犯罪的再犯,這符合當然解釋的基本原理。
4.《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根據《刑法》第12條關于時間效力的規定,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適用修正前的刑法條文,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B.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勞動者報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轉移財產方式拒不支付勞動者報酬的,適用修正后的刑法條文
C.2011年4月30日前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的,適用修正后的刑法條文
D.2011年4月30日前扒竊財物數額未達到較大標準的,不得以盜竊罪論處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刑法的溯及力與《刑法修正案(八)》對相關制度的修改。
選項A說法正確。對立功的處罰,《刑法修正案(八)》刪除了第三種情況: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一修改對被告人是不利的,按照從舊兼從輕原則,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適用修正前的刑法條文,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選項B說法正確。盡管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但選項B中,行為人在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勞動者報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轉移財產的方式拒不支付勞動者報酬的,犯罪行為持續到了《刑法修正案(八)》通過以后。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犯罪行為連續或繼續到新刑法生效以后的,適用新刑法。
選項C說法錯誤。《刑法修正案(八)》增設了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這意味著,組織出賣人體器官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前可能不構成犯罪,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后構成犯罪,這對被告人是不利的,按照從舊兼從輕原則,應當適用修正前的刑法。
選項D說法正確。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前,刑法典未將扒竊作為盜竊罪的一種特殊形式作出明確規定,因而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前,扒竊財物數額未達到較大標準的,不構成犯罪。《刑法修正案(八)》將扒竊作為盜竊罪的一種特殊形式作出明確規定,因而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后,扒竊財物數額未達到較大標準的,也構成犯罪。這對被告人不利,按照從舊兼從輕原則,應當適用修正前的刑法條文,不以盜竊罪論處。
5.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雙滾軸旱冰鞋,企盼其運動時摔傷。乙穿此鞋運動時,果真摔成重傷。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的行為屬于作為的危害行為
B.甲的行為與乙的重傷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C.甲具有傷害乙的故意,但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D.甲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事實認識錯誤中的工具錯誤。本題中,甲女雖然主觀上有傷害的故意,但客觀上贈送滾軸旱冰鞋沒有造成他人輕傷、重傷的緊迫危險,因而不構成犯罪。
6.2010年某日,甲到乙家,發現乙家徒四壁。見桌上一塊玉墜,斷定是不值錢的仿制品,甲便順手拿走。后甲對丙謊稱玉墜乃秦代文物,值5萬元,丙以3萬元買下。經鑒定乃清代玉墜,市值5000元。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斷定玉墜為不值錢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據,對“數額較大”沒有認識,缺乏盜竊犯罪故意,不構成盜竊罪
B.甲將所盜玉墜賣給丙,具有可罰性,不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
C.不應追究甲盜竊玉墜的刑事責任,但應追究甲詐騙丙的刑事責任
D.甲詐騙丙的詐騙數額為5萬元,其中3萬元既遂,2萬元未遂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盜竊罪、詐騙罪。
選項A說法正確。甲將清代玉墜誤以為是不值錢的仿制品,屬刑法認識錯誤中將構成犯罪的對象誤以為是不構成犯罪的對象。此種情況下,行為人主觀沒有犯罪故意,因而成立過失犯罪或意外事件。如果屬意外事件,當然不構成犯罪;即使認為行為人存在過失,由于盜竊罪沒有過失犯罪,因此,甲不構成盜竊罪。
選項B、C說法正確。甲主觀上以為玉墜是不值錢的仿制品,卻對丙謊稱是秦代文物,構成詐騙,這一行為相對于前面的盜竊行為而言侵犯了新的法益,因此不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選項D說法錯誤。甲雖然最初聲稱玉墜價值5萬元,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甲與丙以3萬元的價格成交。此時,甲犯意已經發生變化,即由詐騙5萬元降低為3萬元,因此直接認定為詐騙3萬元既遂即可。
7.甲對正在實施一般傷害的乙進行正當防衛,致乙重傷(仍在防衛限度之內)。乙已無侵害能力,求甲將其送往醫院,但甲不理會而離去。乙因流血過多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的不救助行為獨立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B.甲的不救助行為獨立構成不作為的過失致人死亡罪
C.甲的行為屬于防衛過當
D.甲的行為僅成立正當防衛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正當防衛。乙失血過多死亡歸根結底是因為甲的防衛行為造成的,因此應當直接認定甲構成防衛過當,不應將后面不救助的行為獨立認定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此外,甲對乙流血過多死亡顯然不是故意的,因而不能認定為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8.甲深夜進入小超市,持槍脅迫正在椅子上睡覺的店員乙交出現金,乙說“錢在收款機里,只有購買商品才能打開收款機”。甲掏出100元錢給乙說“給你,隨便買什么”。乙打開收款機,交出所有現金,甲一把抓跑。事實上,乙給甲的現金只有88元,甲“虧了”12元。關于本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甲進入的雖是小超市,但乙已在椅子上睡覺,甲屬于入戶搶劫
B.只要持槍搶劫,即使分文未取,也構成搶劫既遂
C.對于持槍搶劫,不需要區分既遂與未遂,直接依照分則條文規定的法定刑量刑即可
D.甲雖“虧了”12元,未能獲利,但不屬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構成搶劫罪既遂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搶劫罪。
選項A錯誤。入戶搶劫的“戶”,指的是供他人家庭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宅,超市不是生活場所,進入超市搶劫不屬入戶搶劫。
選項B、C錯誤。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搶劫罪既遂的標準是:具備劫取財物或者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后果之一。既未劫取財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傷害后果的,屬搶劫未遂。即使持槍搶劫,如果既未劫取財物,又未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后果的,仍屬搶劫未遂,不屬既遂。
選項D正確。犯罪既遂是以行為人實施的犯罪行為是否符合某一犯罪的犯罪構成為標準,不是以犯罪人的主觀目的是否實現為標準。本案中,就犯罪人的主觀目的而言,不僅沒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產,反而“虧了”12元,但是就客觀而言,犯罪人劫取到了財產,因而構成既遂,而非未遂。
9.《刑法》第29條第1款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對于本規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無論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實施了犯罪,還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適用該款前段的規定
B.該款規定意味著教唆犯也可能是從犯
C.唆使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因而屬于間接正犯的情形時,也應適用該款后段的規定
D.該款中的“犯罪”并無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過失犯罪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教唆犯、共犯。
選項A說法正確。如果被教唆者接受教唆實施了犯罪,教唆者與被教唆者構成共同犯罪,當然應當按照教唆者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如果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那么這兩個以上的教唆者也成立共同犯罪,也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
選項B說法正確。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處罰;其次要作用的,按從犯處罰。這就意味著教唆犯也可能是從犯。
選項C說法正確。從本條款規定來看,前段的規定以成立共同犯罪為條件,后段的規定不以成立共同犯罪為條件,因而教唆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屬于間接正犯時,也應適用本款后段的規定。
選項D說法錯誤。在我國,共同犯罪是指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犯處理,因此本款中的“犯罪”僅指故意犯罪,不包括過失犯罪。
10.關于罪數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冒充警察招搖撞騙,騙取他人財物的,適用特別法條以招搖撞騙罪論處
B.冒充警察實施搶劫,同時構成搶劫罪與招搖撞騙罪,屬于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論處
C.冒充軍人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與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的,從一重罪論處
D.冒充軍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與劫持航空器罪,實行數罪并罰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罪數。
選項A錯誤,選項C正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選項B、D錯誤。招搖撞騙罪屬廣義詐騙罪的一個特殊罪名,成立該罪,必須是被害人在錯誤認識的支配下對某項權益進行了處分。反之,如果犯罪人雖然采用了欺詐手段,但被害人并未產生錯誤的認識,更未基于錯誤的認識對某項權益作出處分,那么犯罪人往往最終是采用其他手段獲取非法利益的。此種情況下,都不應當定詐騙罪,而應當按照犯罪人實際采用的手段定罪。據此可知,選項B中的行為人應定搶劫罪;選項D中的行為人應定劫持航空器罪。
11.被宣告_______的犯罪分子,在_______考驗期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_______,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關于三個空格的填充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均應填“假釋”
B.均應填“緩刑”
C.既可均填“假釋”,也可均填“緩刑”
D.既不能均填“假釋”,也不能均填“緩刑”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緩刑。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數罪并罰。
12.甲在建筑工地開翻斗車。某夜,甲開車時未注意路況,當場將工友乙撞死、丙撞傷。甲背丙去醫院,想到會坐牢,遂將丙棄至路溝后逃跑。丙不得救治而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死傷,觸犯交通肇事罪
B.甲在作業中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發生重大傷亡事故,觸犯重大責任事故罪
C.甲不構成交通肇事罪與重大責任事故罪的想象競合犯
D.甲為逃避法律責任,將丙帶離事故現場后遺棄,致丙不得救治而亡,還觸犯故意殺人罪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重大責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與故意殺人罪。
選項A說法錯誤,選項B、C說法正確。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是行為人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要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前提是肇事車輛行駛在實行交通管理的地方。本題中,肇事的車輛是翻斗車,屬生產作業車輛;發生事故的地點是建筑工地,屬生產、作業場所,因而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而非構成交通肇事罪。
選項D說法正確。甲造成的重大責任事故導致丙受傷,甲對丙有救助的義務,甲能夠履行該義務而不履行導致丙死亡,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13.甲向乙借款50萬元注冊成立A公司,乙與甲約定在A公司取得營業執照的第二天,乙的B公司向A公司借款50萬元。A公司取得營業執照后,由甲經手將A公司50萬元借給B公司。關于甲的行為性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虛報注冊資本罪
B.虛假出資罪
C.抽逃出資罪
D.無罪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關于公司出資類的犯罪。
選項A、B錯誤。成立公司的注冊資本既可以是股東自有的,也可以是借用的,甲向乙借款50萬元注冊成立A公司,沒有違反法律規定,不構成虛報注冊資本罪或虛假出資罪。
選項C錯誤。在A公司成立后,B公司向A公司借款50萬元,此時,出借50萬元的主體是A公司,而不是甲個人。這意味著,在A公司將50萬元借給乙的B公司后,A公司仍然擁有該50萬元的所有權,只將使用權暫時轉移給乙的B公司,因此甲也不構成抽逃出資罪。
14.關于貨幣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偽造貨幣罪中的“貨幣”,包括在國內流通的人民幣、在國內可兌換的境外貨幣,以及正在流通的境外貨幣
B.根據《刑法》規定,偽造貨幣并出售或者運輸偽造的貨幣的,依照偽造貨幣罪從重處罰。據此,行為人偽造美元,并運輸他人偽造的歐元的,應按偽造貨幣罪從重處罰
C.將低額美元的紙幣加工成高額英鎊的紙幣的,屬于偽造貨幣
D.對人民幣真幣加工處理,使100元面額變為50元面額的,屬于變造貨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貨幣犯罪。
選項A說法正確。《關于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3條的規定,以正在流通的境外貨幣為對象的假幣犯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條至第一百七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據此可知,偽造貨幣罪中的“貨幣”,包括在國內流通的人民幣、在國內可兌換的境外貨幣,以及正在流通的境外貨幣。
選項B說法錯誤。偽造貨幣并出售或者運輸偽造的貨幣的,依照偽造貨幣罪從重處罰。此種情況下,偽造與出售、運輸的必須是同宗貨幣。如果行為人偽造的是美元,但運輸的是他人偽造的歐元,那么偽造與運輸的不是同宗貨幣,偽造與運輸之間不存在牽連關系,此種情況下應當數罪并罰。
選項C說法正確。偽造貨幣與變造貨幣的區別在于新幣與舊幣是否具有同一性:具有同一性的,是變造貨幣;不具有同一性的是偽造貨幣。不同國家(地區)的貨幣的圖案、形狀、色彩等差別很大,將一個國家(地區)的貨幣加工成另一個國家(地區)的貨幣,新幣與舊幣差別很大,不具有同一性,因而是偽造貨幣。
選項D說法正確。變造貨幣,是指對真貨幣采用剪貼、挖補、揭層、涂改、移位、重印等方法進行加工處理,改變真幣的形態、價值的行為。變造貨幣通常是使其數量增多,價值升高,但不限于此種情況,也可以是使其數量減少,價值降低。
15.甲、乙為朋友。乙出國前,將自己的借記卡(背面寫有密碼)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購物,將卡中1.3萬元用完。乙回國后發現卡里沒錢,便問甲是否用過此卡,甲否認。關于甲的行為性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侵占罪
B.信用卡詐騙罪
C.詐騙罪
D.盜竊罪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信用卡詐騙罪。
選項A錯誤。受托為他人保管信用卡,只是控制了他人信用卡的卡片,而沒有控制信用卡中的款項,因而不構成侵占罪。
選項B正確。將為他人保管的信用卡用于購物,屬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況,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選項C錯誤。乙回國后發現卡里沒錢,便問甲是否用過此卡,甲進行了否認,這里的否認是其實施信用卡詐騙罪既遂后的掩飾行為,不需要定詐騙罪。
選項D錯誤。甲的行為顯然不符合盜竊罪的犯罪構成,不成立盜竊罪。
16.關于侮辱罪與誹謗罪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為尋求刺激在車站扒光婦女衣服,引起他人圍觀的,觸犯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未觸犯侮辱罪
B.為報復婦女,在大街上邊打婦女邊罵“狐貍精”,情節嚴重的,應以侮辱罪論處,不以誹謗罪論處
C.捏造他人強奸婦女的犯罪事實,向公安局和媒體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觸犯誣告陷害罪,未觸犯誹謗罪
D.侮辱罪、誹謗罪屬于親告罪,未經當事人告訴,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侮辱罪與誹謗罪。
選項A錯誤。為尋求刺激在車站扒光婦女衣服,引起他人圍觀的,既符合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成立要件,也符合侮辱罪的成立要件。
選項B正確。誹謗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虛假的事實,意圖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邊打婦女邊罵“狐貍精”,并沒有捏造具體的事實,因而不構成誹謗罪,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
選項C錯誤。捏造他人強奸婦女的犯罪事實,向公安局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構成誣告陷害罪;捏造他人強奸婦女的犯罪事實,向媒體告發,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
選項D錯誤。根據《刑法》第246條的規定,侮辱罪、誹謗罪,通常情況下,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據此可知,選項D中說“一律”過于絕對。
17.乙駕車帶甲去海邊游玩。到達后,乙欲游泳。甲騙乙說:“我在車里休息,把車鑰匙給我。”趁乙游泳,甲將該車開往外地賣給他人。甲構成何罪?()
A.侵占罪
B.盜竊罪
C.詐騙罪
D.盜竊罪與詐騙罪的競合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盜竊罪與詐騙罪的區別。本題中,乙并未同意甲對其財產進行處分,所以不構成詐騙罪;甲實際上是采用秘密手段獲取乙的財產,因此構成盜竊罪。
18.醫生甲退休后,擅自為人看病2年多。某日,甲為乙治療,需注射青霉素。乙自述以前曾注射過青霉素,甲便未做皮試就給乙注射青霉素,乙因青霉素過敏而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以非法行醫罪的結果加重犯論處
B.以非法行醫罪的基本犯論處
C.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
D.以醫療事故罪論處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非法行醫罪與醫療事故罪的區別。非法行醫罪與醫療事故罪的區別在于主體是否具有醫生執業資格。甲雖然是醫生,但已經退休了,已經喪失執業證書,屬于沒有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因而構成非法行醫罪;非法行醫罪是行為犯,只要情節嚴重就構成犯罪,造成患者死亡的,屬于結果加重犯。
19.甲公司豎立的廣告牌被路邊樹枝遮擋,甲公司在未取得采伐許可的情況下,將遮擋廣告牌的部分樹枝砍掉,所砍樹枝共計6立方米。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盜伐林木包括砍伐樹枝,甲公司的行為成立盜伐林木罪
B.盜伐林木罪是行為犯,不以破壞林木資源為要件,甲公司的行為成立盜伐林木罪
C.甲公司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只成立濫伐林木罪
D.不能以盜伐林木罪判處甲公司罰金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盜伐林木罪與濫伐林木罪。
選項A、B錯誤,選項D正確。盜伐林木罪必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甲公司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而不構成盜伐林木罪。
選項C錯誤。《關于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濫伐林木的“數量較大”,以10至20立方米或者幼樹500至1000株為起點,甲公司所砍樹枝為6立方米,沒有達到了濫伐林木罪的數量標準,因而不構成濫伐林木罪。
20.國有A公司總經理甲發現A公司將從B公司購進的貨物轉手賣給某公司時,A公司即可賺取300萬元。甲便讓其妻乙注冊成立C公司,并利用其特殊身份,讓B公司與A公司解除合同后,再將貨物賣給C公司。C公司由此獲得300萬元利潤。關于甲的行為定性,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貪污罪
B.為親友非法牟利罪C.詐騙罪
D.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貪污罪。
選項A正確。A公司已經與B公司簽訂合同,履行該合同可賺取的300萬元是A公司必然獲得的利益,這與A公司實有的財產本質上沒有區別,甲利用職務之便將其據為己有,符合貪污罪的犯罪構成。
選項B錯誤。為親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有下列情形之一,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1)將本單位的盈利業務交由自己的親友進行經營的;(2)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向自己的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采購商品或者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向自己的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銷售商品的;(3)向自己的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采購不合格商品的。甲的行為不符合本罪的成立要件。
選項C錯誤。貪污罪行為人是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的,并且非法獲取的是本單位的財產,詐騙罪行為人不是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的,非法獲取的是他人的財產,不是本單位的財產,本題甲的行為符合貪污罪的成立要件,應當定貪污罪,不能定詐騙罪。
選項D錯誤。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獲取非法利益,數額巨大的行為。甲的行為不符合本罪的成立要件。
21.乙的孫子丙因涉嫌搶劫被刑拘。乙托甲設法使丙脫罪,并承諾事成后付其10萬元。甲與公安局副局長丁早年認識,但多年未見面。甲托丁對丙作無罪處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發隱私要挾,丁被迫按甲的要求處理案件。后甲收到乙10萬元現金。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對于“關系密切”應根據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實質進行解釋,不能僅從形式上限定為親朋好友
B.根據A選項的觀點,“關系密切”包括具有制約關系的情形,甲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C.丁構成徇私枉法罪,甲構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
D.甲的行為同時觸犯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徇私枉法罪,應從一重罪論處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徇私枉法罪。
選項A、B說法正確。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人,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者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托人財物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行為。由此可見,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主體不僅包括親友,而且包括其他與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因而能夠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者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人。因此,本案中甲的行為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選項C說法正確。丁違背事實和法律,使丙被作無罪處理,構成徇私枉法罪;甲脅迫丁徇私枉法,構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
選項D說法錯誤。實施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后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又構成其他犯罪的,應當數罪并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如何處理
2021-02-03未按實際工資繳納社保是否違法
2020-11-12子女對老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不是要雙方到場簽字
2020-11-13勞動合同變更書需要兩份嗎
2021-01-21是否對其他單位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2021-03-19上海隔離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3-09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09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保險報案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1-02-21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法定義務
2020-11-15實習期上高速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2-22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違章建筑就一定會被拆除嗎
2020-11-27房地用途不一致,征收補償標準應怎樣確定
2021-02-05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協議必須公證嗎
2020-12-12廠房拆遷進行評估要準備的材料有哪些,以及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2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02拆遷安置房抵押貸款可行嗎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