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國家司法考試歷年真題解析2014:刑法單選題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6 · 466人看過

1.甲給機場打電話謊稱“3架飛機上有炸彈”,機場立即緊急疏散乘客,對飛機進行地毯式安檢,3小時后才恢復正常航班秩序。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為維護社會穩定,無論甲的行為是否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都應追究甲的刑事責任

B.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為的發生,保護人民群眾,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相關犯罪判處甲死刑

C.從事實和法律出發,甲的行為符合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構成,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D.對于散布虛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國內國際重大影響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規定,以高效辦案取信社會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選項A錯誤。定罪量刑必須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則,不能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將依法不構成犯罪的行為作為犯罪處理。

選項B錯誤,選項C正確。甲只是謊稱“3架飛機上有炸彈”,并沒有實際放置炸彈,沒有危害公共安全的現實危險和可能,不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相關犯罪判處甲死刑。但其行為符合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構成,應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進行處罰。

選項D錯誤。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即便造成了國內國際重大影響等,也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法定的程序。

2.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有以下觀點:

①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具備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②罪刑法定既約束司法者,也約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要求

③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國家機關權力,保障國民自由,與執法為民的理念相一致

④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國理念在刑法領域的具體表現

關于上述觀點的正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

C.第①②③句正確,第④句錯誤

D.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確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

①正確。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社會法治的本質屬性強調人民當家作主,強調人民利益至上,兩者具有一致性。

②正確。罪刑法定既約束司法者,也約束立法者;社會主義法治要求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機關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兩者具有一致性。

③正確。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國家機關權力,保障國民自由;執法為民要求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保護廣大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兩者具有一致性。

④正確。罪刑法定和依法治國理念都要求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機關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兩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說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國理念在刑法領域的具體表現。

綜上,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3.關于刑法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學理解釋中的類推解釋結論,納入司法解釋后不屬于類推解釋

B.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刑法》第116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汽車”,至少是擴大解釋乃至是類推解釋

C.《刑法》分則有不少條文并列規定了“偽造”與“變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條文中將“變造”解釋為“偽造”的一種表現形式

D.《刑法》第65條規定,不滿18周歲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條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規定之罪的,從重處罰。根據當然解釋的原理,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刑法》第356條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刑法解釋。

選項A說法錯誤。學理解釋中的類推解釋,納入司法解釋后,仍屬類推解釋。

選項B說法正確。“汽車”通常是指以汽油發動機作動力的運輸車輛,而拖拉機通常是以柴油發動機作動力的,因而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刑法》第116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汽車”,至少是擴大解釋乃至是類推解釋。

選項C說法正確。《刑法》分則有不少條文并列規定了“偽造”與“變造”,如偽造貨幣罪與變造貨幣罪,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批準文件罪,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偽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等等。但是,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條文中將“變造”解釋為“偽造”的一種表現形式,如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偽造有價票證罪,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等等。

選項D說法正確。累犯比毒品犯罪再犯的成立條件更加嚴格,既然不滿18周歲的人不成立條件更加嚴格的累犯,那么更不應當成立條件比較寬松的毒品犯罪的再犯,這符合當然解釋的基本原理。

4.《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根據《刑法》第12條關于時間效力的規定,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適用修正前的刑法條文,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B.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勞動者報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轉移財產方式拒不支付勞動者報酬的,適用修正后的刑法條文

C.2011年4月30日前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的,適用修正后的刑法條文

D.2011年4月30日前扒竊財物數額未達到較大標準的,不得以盜竊罪論處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刑法的溯及力與《刑法修正案(八)》對相關制度的修改。

選項A說法正確。對立功的處罰,《刑法修正案(八)》刪除了第三種情況: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一修改對被告人是不利的,按照從舊兼從輕原則,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適用修正前的刑法條文,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選項B說法正確。盡管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但選項B中,行為人在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勞動者報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轉移財產的方式拒不支付勞動者報酬的,犯罪行為持續到了《刑法修正案(八)》通過以后。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犯罪行為連續或繼續到新刑法生效以后的,適用新刑法。

選項C說法錯誤。《刑法修正案(八)》增設了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這意味著,組織出賣人體器官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前可能不構成犯罪,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后構成犯罪,這對被告人是不利的,按照從舊兼從輕原則,應當適用修正前的刑法。

選項D說法正確。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前,刑法典未將扒竊作為盜竊罪的一種特殊形式作出明確規定,因而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前,扒竊財物數額未達到較大標準的,不構成犯罪。《刑法修正案(八)》將扒竊作為盜竊罪的一種特殊形式作出明確規定,因而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后,扒竊財物數額未達到較大標準的,也構成犯罪。這對被告人不利,按照從舊兼從輕原則,應當適用修正前的刑法條文,不以盜竊罪論處。

5.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雙滾軸旱冰鞋,企盼其運動時摔傷。乙穿此鞋運動時,果真摔成重傷。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的行為屬于作為的危害行為

B.甲的行為與乙的重傷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C.甲具有傷害乙的故意,但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D.甲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事實認識錯誤中的工具錯誤。本題中,甲女雖然主觀上有傷害的故意,但客觀上贈送滾軸旱冰鞋沒有造成他人輕傷、重傷的緊迫危險,因而不構成犯罪。

6.2010年某日,甲到乙家,發現乙家徒四壁。見桌上一塊玉墜,斷定是不值錢的仿制品,甲便順手拿走。后甲對丙謊稱玉墜乃秦代文物,值5萬元,丙以3萬元買下。經鑒定乃清代玉墜,市值5000元。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斷定玉墜為不值錢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據,對“數額較大”沒有認識,缺乏盜竊犯罪故意,不構成盜竊罪

B.甲將所盜玉墜賣給丙,具有可罰性,不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

C.不應追究甲盜竊玉墜的刑事責任,但應追究甲詐騙丙的刑事責任

D.甲詐騙丙的詐騙數額為5萬元,其中3萬元既遂,2萬元未遂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盜竊罪、詐騙罪。

選項A說法正確。甲將清代玉墜誤以為是不值錢的仿制品,屬刑法認識錯誤中將構成犯罪的對象誤以為是不構成犯罪的對象。此種情況下,行為人主觀沒有犯罪故意,因而成立過失犯罪或意外事件。如果屬意外事件,當然不構成犯罪;即使認為行為人存在過失,由于盜竊罪沒有過失犯罪,因此,甲不構成盜竊罪。

選項B、C說法正確。甲主觀上以為玉墜是不值錢的仿制品,卻對丙謊稱是秦代文物,構成詐騙,這一行為相對于前面的盜竊行為而言侵犯了新的法益,因此不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選項D說法錯誤。甲雖然最初聲稱玉墜價值5萬元,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甲與丙以3萬元的價格成交。此時,甲犯意已經發生變化,即由詐騙5萬元降低為3萬元,因此直接認定為詐騙3萬元既遂即可。

7.甲對正在實施一般傷害的乙進行正當防衛,致乙重傷(仍在防衛限度之內)。乙已無侵害能力,求甲將其送往醫院,但甲不理會而離去。乙因流血過多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的不救助行為獨立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B.甲的不救助行為獨立構成不作為的過失致人死亡罪

C.甲的行為屬于防衛過當

D.甲的行為僅成立正當防衛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正當防衛。乙失血過多死亡歸根結底是因為甲的防衛行為造成的,因此應當直接認定甲構成防衛過當,不應將后面不救助的行為獨立認定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此外,甲對乙流血過多死亡顯然不是故意的,因而不能認定為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8.甲深夜進入小超市,持槍脅迫正在椅子上睡覺的店員乙交出現金,乙說“錢在收款機里,只有購買商品才能打開收款機”。甲掏出100元錢給乙說“給你,隨便買什么”。乙打開收款機,交出所有現金,甲一把抓跑。事實上,乙給甲的現金只有88元,甲“虧了”12元。關于本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甲進入的雖是小超市,但乙已在椅子上睡覺,甲屬于入戶搶劫

B.只要持槍搶劫,即使分文未取,也構成搶劫既遂

C.對于持槍搶劫,不需要區分既遂與未遂,直接依照分則條文規定的法定刑量刑即可

D.甲雖“虧了”12元,未能獲利,但不屬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構成搶劫罪既遂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搶劫罪。

選項A錯誤。入戶搶劫的“戶”,指的是供他人家庭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宅,超市不是生活場所,進入超市搶劫不屬入戶搶劫。

選項B、C錯誤。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搶劫罪既遂的標準是:具備劫取財物或者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后果之一。既未劫取財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傷害后果的,屬搶劫未遂。即使持槍搶劫,如果既未劫取財物,又未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后果的,仍屬搶劫未遂,不屬既遂。

選項D正確。犯罪既遂是以行為人實施的犯罪行為是否符合某一犯罪的犯罪構成為標準,不是以犯罪人的主觀目的是否實現為標準。本案中,就犯罪人的主觀目的而言,不僅沒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產,反而“虧了”12元,但是就客觀而言,犯罪人劫取到了財產,因而構成既遂,而非未遂。

9.《刑法》第29條第1款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對于本規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無論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實施了犯罪,還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適用該款前段的規定

B.該款規定意味著教唆犯也可能是從犯

C.唆使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因而屬于間接正犯的情形時,也應適用該款后段的規定

D.該款中的“犯罪”并無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過失犯罪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教唆犯、共犯。

選項A說法正確。如果被教唆者接受教唆實施了犯罪,教唆者與被教唆者構成共同犯罪,當然應當按照教唆者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如果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那么這兩個以上的教唆者也成立共同犯罪,也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

選項B說法正確。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處罰;其次要作用的,按從犯處罰。這就意味著教唆犯也可能是從犯。

選項C說法正確。從本條款規定來看,前段的規定以成立共同犯罪為條件,后段的規定不以成立共同犯罪為條件,因而教唆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屬于間接正犯時,也應適用本款后段的規定。

選項D說法錯誤。在我國,共同犯罪是指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犯處理,因此本款中的“犯罪”僅指故意犯罪,不包括過失犯罪。

10.關于罪數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冒充警察招搖撞騙,騙取他人財物的,適用特別法條以招搖撞騙罪論處

B.冒充警察實施搶劫,同時構成搶劫罪與招搖撞騙罪,屬于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論處

C.冒充軍人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與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的,從一重罪論處

D.冒充軍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與劫持航空器罪,實行數罪并罰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罪數。

選項A錯誤,選項C正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選項B、D錯誤。招搖撞騙罪屬廣義詐騙罪的一個特殊罪名,成立該罪,必須是被害人在錯誤認識的支配下對某項權益進行了處分。反之,如果犯罪人雖然采用了欺詐手段,但被害人并未產生錯誤的認識,更未基于錯誤的認識對某項權益作出處分,那么犯罪人往往最終是采用其他手段獲取非法利益的。此種情況下,都不應當定詐騙罪,而應當按照犯罪人實際采用的手段定罪。據此可知,選項B中的行為人應定搶劫罪;選項D中的行為人應定劫持航空器罪。

11.被宣告_______的犯罪分子,在_______考驗期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_______,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關于三個空格的填充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均應填“假釋”

B.均應填“緩刑”

C.既可均填“假釋”,也可均填“緩刑”

D.既不能均填“假釋”,也不能均填“緩刑”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緩刑。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數罪并罰。

12.甲在建筑工地開翻斗車。某夜,甲開車時未注意路況,當場將工友乙撞死、丙撞傷。甲背丙去醫院,想到會坐牢,遂將丙棄至路溝后逃跑。丙不得救治而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死傷,觸犯交通肇事罪

B.甲在作業中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發生重大傷亡事故,觸犯重大責任事故罪

C.甲不構成交通肇事罪與重大責任事故罪的想象競合犯

D.甲為逃避法律責任,將丙帶離事故現場后遺棄,致丙不得救治而亡,還觸犯故意殺人罪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重大責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與故意殺人罪。

選項A說法錯誤,選項B、C說法正確。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是行為人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要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前提是肇事車輛行駛在實行交通管理的地方。本題中,肇事的車輛是翻斗車,屬生產作業車輛;發生事故的地點是建筑工地,屬生產、作業場所,因而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而非構成交通肇事罪。

選項D說法正確。甲造成的重大責任事故導致丙受傷,甲對丙有救助的義務,甲能夠履行該義務而不履行導致丙死亡,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13.甲向乙借款50萬元注冊成立A公司,乙與甲約定在A公司取得營業執照的第二天,乙的B公司向A公司借款50萬元。A公司取得營業執照后,由甲經手將A公司50萬元借給B公司。關于甲的行為性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虛報注冊資本罪

B.虛假出資罪

C.抽逃出資罪

D.無罪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關于公司出資類的犯罪。

選項A、B錯誤。成立公司的注冊資本既可以是股東自有的,也可以是借用的,甲向乙借款50萬元注冊成立A公司,沒有違反法律規定,不構成虛報注冊資本罪或虛假出資罪。

選項C錯誤。在A公司成立后,B公司向A公司借款50萬元,此時,出借50萬元的主體是A公司,而不是甲個人。這意味著,在A公司將50萬元借給乙的B公司后,A公司仍然擁有該50萬元的所有權,只將使用權暫時轉移給乙的B公司,因此甲也不構成抽逃出資罪。

14.關于貨幣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偽造貨幣罪中的“貨幣”,包括在國內流通的人民幣、在國內可兌換的境外貨幣,以及正在流通的境外貨幣

B.根據《刑法》規定,偽造貨幣并出售或者運輸偽造的貨幣的,依照偽造貨幣罪從重處罰。據此,行為人偽造美元,并運輸他人偽造的歐元的,應按偽造貨幣罪從重處罰

C.將低額美元的紙幣加工成高額英鎊的紙幣的,屬于偽造貨幣

D.對人民幣真幣加工處理,使100元面額變為50元面額的,屬于變造貨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貨幣犯罪。

選項A說法正確。《關于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3條的規定,以正在流通的境外貨幣為對象的假幣犯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條至第一百七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據此可知,偽造貨幣罪中的“貨幣”,包括在國內流通的人民幣、在國內可兌換的境外貨幣,以及正在流通的境外貨幣。

選項B說法錯誤。偽造貨幣并出售或者運輸偽造的貨幣的,依照偽造貨幣罪從重處罰。此種情況下,偽造與出售、運輸的必須是同宗貨幣。如果行為人偽造的是美元,但運輸的是他人偽造的歐元,那么偽造與運輸的不是同宗貨幣,偽造與運輸之間不存在牽連關系,此種情況下應當數罪并罰。

選項C說法正確。偽造貨幣與變造貨幣的區別在于新幣與舊幣是否具有同一性:具有同一性的,是變造貨幣;不具有同一性的是偽造貨幣。不同國家(地區)的貨幣的圖案、形狀、色彩等差別很大,將一個國家(地區)的貨幣加工成另一個國家(地區)的貨幣,新幣與舊幣差別很大,不具有同一性,因而是偽造貨幣。

選項D說法正確。變造貨幣,是指對真貨幣采用剪貼、挖補、揭層、涂改、移位、重印等方法進行加工處理,改變真幣的形態、價值的行為。變造貨幣通常是使其數量增多,價值升高,但不限于此種情況,也可以是使其數量減少,價值降低。

15.甲、乙為朋友。乙出國前,將自己的借記卡(背面寫有密碼)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購物,將卡中1.3萬元用完。乙回國后發現卡里沒錢,便問甲是否用過此卡,甲否認。關于甲的行為性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侵占罪

B.信用卡詐騙罪

C.詐騙罪

D.盜竊罪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信用卡詐騙罪。

選項A錯誤。受托為他人保管信用卡,只是控制了他人信用卡的卡片,而沒有控制信用卡中的款項,因而不構成侵占罪。

選項B正確。將為他人保管的信用卡用于購物,屬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況,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選項C錯誤。乙回國后發現卡里沒錢,便問甲是否用過此卡,甲進行了否認,這里的否認是其實施信用卡詐騙罪既遂后的掩飾行為,不需要定詐騙罪。

選項D錯誤。甲的行為顯然不符合盜竊罪的犯罪構成,不成立盜竊罪。

16.關于侮辱罪與誹謗罪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為尋求刺激在車站扒光婦女衣服,引起他人圍觀的,觸犯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未觸犯侮辱罪

B.為報復婦女,在大街上邊打婦女邊罵“狐貍精”,情節嚴重的,應以侮辱罪論處,不以誹謗罪論處

C.捏造他人強奸婦女的犯罪事實,向公安局和媒體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觸犯誣告陷害罪,未觸犯誹謗罪

D.侮辱罪、誹謗罪屬于親告罪,未經當事人告訴,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侮辱罪與誹謗罪。

選項A錯誤。為尋求刺激在車站扒光婦女衣服,引起他人圍觀的,既符合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成立要件,也符合侮辱罪的成立要件。

選項B正確。誹謗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虛假的事實,意圖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邊打婦女邊罵“狐貍精”,并沒有捏造具體的事實,因而不構成誹謗罪,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

選項C錯誤。捏造他人強奸婦女的犯罪事實,向公安局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構成誣告陷害罪;捏造他人強奸婦女的犯罪事實,向媒體告發,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

選項D錯誤。根據《刑法》第246條的規定,侮辱罪、誹謗罪,通常情況下,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據此可知,選項D中說“一律”過于絕對。

17.乙駕車帶甲去海邊游玩。到達后,乙欲游泳。甲騙乙說:“我在車里休息,把車鑰匙給我。”趁乙游泳,甲將該車開往外地賣給他人。甲構成何罪?()

A.侵占罪

B.盜竊罪

C.詐騙罪

D.盜竊罪與詐騙罪的競合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盜竊罪與詐騙罪的區別。本題中,乙并未同意甲對其財產進行處分,所以不構成詐騙罪;甲實際上是采用秘密手段獲取乙的財產,因此構成盜竊罪。

18.醫生甲退休后,擅自為人看病2年多。某日,甲為乙治療,需注射青霉素。乙自述以前曾注射過青霉素,甲便未做皮試就給乙注射青霉素,乙因青霉素過敏而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以非法行醫罪的結果加重犯論處

B.以非法行醫罪的基本犯論處

C.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

D.以醫療事故罪論處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非法行醫罪與醫療事故罪的區別。非法行醫罪與醫療事故罪的區別在于主體是否具有醫生執業資格。甲雖然是醫生,但已經退休了,已經喪失執業證書,屬于沒有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因而構成非法行醫罪;非法行醫罪是行為犯,只要情節嚴重就構成犯罪,造成患者死亡的,屬于結果加重犯。

19.甲公司豎立的廣告牌被路邊樹枝遮擋,甲公司在未取得采伐許可的情況下,將遮擋廣告牌的部分樹枝砍掉,所砍樹枝共計6立方米。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盜伐林木包括砍伐樹枝,甲公司的行為成立盜伐林木罪

B.盜伐林木罪是行為犯,不以破壞林木資源為要件,甲公司的行為成立盜伐林木罪

C.甲公司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只成立濫伐林木罪

D.不能以盜伐林木罪判處甲公司罰金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盜伐林木罪與濫伐林木罪。

選項A、B錯誤,選項D正確。盜伐林木罪必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甲公司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而不構成盜伐林木罪。

選項C錯誤。《關于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濫伐林木的“數量較大”,以10至20立方米或者幼樹500至1000株為起點,甲公司所砍樹枝為6立方米,沒有達到了濫伐林木罪的數量標準,因而不構成濫伐林木罪。

20.國有A公司總經理甲發現A公司將從B公司購進的貨物轉手賣給某公司時,A公司即可賺取300萬元。甲便讓其妻乙注冊成立C公司,并利用其特殊身份,讓B公司與A公司解除合同后,再將貨物賣給C公司。C公司由此獲得300萬元利潤。關于甲的行為定性,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貪污罪

B.為親友非法牟利罪C.詐騙罪

D.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貪污罪。

選項A正確。A公司已經與B公司簽訂合同,履行該合同可賺取的300萬元是A公司必然獲得的利益,這與A公司實有的財產本質上沒有區別,甲利用職務之便將其據為己有,符合貪污罪的犯罪構成。

選項B錯誤。為親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有下列情形之一,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1)將本單位的盈利業務交由自己的親友進行經營的;(2)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向自己的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采購商品或者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向自己的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銷售商品的;(3)向自己的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采購不合格商品的。甲的行為不符合本罪的成立要件。

選項C錯誤。貪污罪行為人是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的,并且非法獲取的是本單位的財產,詐騙罪行為人不是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的,非法獲取的是他人的財產,不是本單位的財產,本題甲的行為符合貪污罪的成立要件,應當定貪污罪,不能定詐騙罪。

選項D錯誤。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獲取非法利益,數額巨大的行為。甲的行為不符合本罪的成立要件。

21.乙的孫子丙因涉嫌搶劫被刑拘。乙托甲設法使丙脫罪,并承諾事成后付其10萬元。甲與公安局副局長丁早年認識,但多年未見面。甲托丁對丙作無罪處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發隱私要挾,丁被迫按甲的要求處理案件。后甲收到乙10萬元現金。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對于“關系密切”應根據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實質進行解釋,不能僅從形式上限定為親朋好友

B.根據A選項的觀點,“關系密切”包括具有制約關系的情形,甲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C.丁構成徇私枉法罪,甲構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

D.甲的行為同時觸犯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徇私枉法罪,應從一重罪論處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核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徇私枉法罪。

選項A、B說法正確。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人,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者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托人財物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行為。由此可見,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主體不僅包括親友,而且包括其他與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因而能夠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者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人。因此,本案中甲的行為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選項C說法正確。丁違背事實和法律,使丙被作無罪處理,構成徇私枉法罪;甲脅迫丁徇私枉法,構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

選項D說法錯誤。實施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后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又構成其他犯罪的,應當數罪并罰。

(2012年)

1.老板甲春節前轉移資產,拒不支付農民工工資。勞動部門下達責令支付通知書后,甲故意失蹤。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后,立即抽調警力,迅速將甲抓獲。在偵查期間,甲主動支付了所欠工資。起訴后,法院根據《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認定甲的行為,甲表示認罪。關于此案,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

A.《刑法修正案(八)》增設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體現了立法服務大局、保護民生的理念

B.公安機關積極破案解決社會問題,發揮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C.依據《刑法修正案(八)》對欠薪案的審理,體現了懲教并舉,引導公民守法、社會向善的作用

D.甲已支付所欠工資,可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責任,以利于實現良好的社會效果

【答案】D

【考點】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解析】選項D說法錯誤。本案中甲有能力支付勞動報酬而以轉移財產的方式拒不支付,且經勞動部門責令支付后逃匿,符合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犯罪構成。因此,甲的行為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另外,根據《刑法修正案(八)》四十一條第三款規定,有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從題干中給出的信息看,甲在偵查期間即起訴前支付了所欠工資,且未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可以對其減輕或免除處罰。另外,注意減輕或免除處罰與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是不同的,減輕或免除處罰是以定罪為前提的,而不追究刑事責任則是不構成犯罪。

【提示】解答本題主要是從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認定及處罰入手,法治理念只是形式。

2.甲與乙女戀愛。乙因甲傷殘提出分手,甲不同意,拉住乙不許離開,遭乙痛罵拒絕。甲絕望大喊:“我得不到你,別人也休想”,連捅十幾刀,致乙當場慘死。甲逃跑數日后,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現。關于本案的死刑適用,下列哪一說法符合法律實施中的公平正義理念?()

A.根據《刑法》規定,當甲的殺人行為被評價為“罪行極其嚴重”時,可判處甲死刑

B.從維護《刑法》權威考慮,無論甲是否存在從輕情節,均應判處甲死刑

C.甲輕率殺人,為嚴防效尤,即使甲自首悔罪,也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D.應當充分考慮并尊重網民呼聲,以此決定是否判處甲死刑立即執行

【答案】A

【考點】死刑、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解析】《刑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規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據此可知,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即作為死刑的適用對象的罪犯應當是罪大與惡極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本案中,甲犯有故意殺人罪,滿足罪大的條件,但其存在自首情節,如果不存在惡極情況的話,則不能適用死刑。

3.關于罪刑法定原則有以下觀點:

①罪刑法定只約束立法者,不約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約束法官,不約束偵查人員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類推適用刑法,不禁止適用習慣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②句正確,第③④句錯誤

C.第④句正確,第①②③句錯誤

D.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

【答案】C

【考點】罪刑法定原則

【解析】第①表述錯誤。罪刑法定既約束立法者,也約束司法者。如果罪刑法定只約束立法者而不約束司法者的話,就成為了“紙面”的罪刑法定,沒有任何意義了。

第②表述錯誤。罪刑法定既約束法官,也約束偵查人員。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如果行為人不構成犯罪的話,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就應該作出不立案或撤銷案件的處理。因此,偵查人員也要受罪刑法定原則的約束。

第③表述錯誤。罪刑法定既禁止類推適用刑法,也排斥習慣法。根據預測可能性原理,罪刑規范應當具有明確性、穩定性。刑事司法應當以成文法為準,排斥習慣法。

第④表述正確。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4.下列哪一選項構成不作為犯罪?()

A.甲到湖中游泳,見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場的甲呼救。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

B.乙女拒絕周某求愛,周某說“如不答應,我就跳河自殺”。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C.丙與賀某到水庫游泳。丙為顯示泳技,將不善游泳的賀某拉到深水區教其游泳。賀某忽然沉沒,丙有點害怕,忙游上岸,賀某溺亡

D.丁邀秦某到風景區漂流,在漂流筏轉彎時,秦某的安全帶突然松開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答案】C

【考點】不作為犯罪

【解析】不作為犯罪包括:純正不作為犯和不純正不作為犯。成立條件包括:(1)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具有法律性質的義務;這種義務的來源包括:①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義務;②職務或業務要求的義務;③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④先前行為引起的義務。(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后果。

選項A錯誤。甲對武某不負有救助義務,因此,其不能成立不作為的犯罪。

選項B錯誤。乙女對周某不負有救助義務,因此,其不能成立不作為的犯罪。

選項C正確。丙將不善于游泳的賀某拉到深水區教其游泳,丙的先前行為引起丙對賀某負有救助義務,后丙見賀某沉沒而不救助致賀某溺亡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的犯罪。

選項D錯誤。丁僅僅是邀請秦某,去與否秦某自己有決定權,因此,丁的邀請行為不能引起其應對秦某有法律上的救助義務。丁對秦某不負有救助義務,因此,其不能構成不作為的犯罪。

5.下列哪一行為構成故意犯罪?()

A.他人欲跳樓自殺,圍觀者大喊“怎么還不跳”,他人跳樓而亡

B.司機急于回家,行駛時闖紅燈,把馬路上的行人撞死

C.誤將熟睡的孿生妻妹當成妻子,與其發生性關系

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裝作沒看見

【答案】D

【考點】犯罪故意

【解析】選項A錯誤。從選項所給出條件來看,不足以判斷為犯罪,也就無所謂故意或過失了。

選項B錯誤。司機違反交通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交通肇事罪,屬于過失犯罪,而非故意犯罪。

選項C錯誤。從該項給出的信息來看,行為人不存在強奸的故意,且我國《刑法》沒有過失強奸罪的規定,故認定為意外事件比較合適。

選項D正確。吸毒行為發生的場合是在行為人自己家中,主人對場所具有支配管理地位,有阻止場所內危險發生的義務,其不履行該義務,構成不作為的犯罪。

6.甲與素不相識的崔某發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腳。崔某忽覺胸部不適繼而倒地,在醫院就醫時死亡。經鑒定,崔某因患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成立故意傷害罪,屬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B.甲的行為既不能認定為故意犯罪,也不能認定為意外事件

C.甲的行為與崔某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這是客觀事實

D.甲主觀上對崔某死亡具有預見可能性,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C

【考點】因果關系的認定

【解析】選項A錯誤。甲沒有傷害崔某的故意,且實施的行為在通常情況下也不足以致崔某輕傷。因此,甲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選項B錯誤,選項C正確。因果關系屬于犯罪構成中客觀構成要件要素,屬于客觀事實;因被害人特殊體質導致的危害后果,一律認定為有因果關系。認定為有因果關系并不等同于構成犯罪或追究刑事責任。結合題干中所給信息,對于甲認定為意外事件較妥。

選項D錯誤。甲主觀上對崔某死亡不具有預見的可能性,不成立過失犯罪。

7.關于正當防衛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將罪犯顧某扭送派出所途中,在汽車后座上死死摁住激烈反抗的顧某頭部,到派出所時發現其已窒息死亡。甲成立正當防衛

B.乙發現齊某駕駛摩托車搶劫財物即駕車追趕,2車并行時摩托車撞到護欄,彈回與乙車碰撞后側翻,齊某死亡。乙不成立正當防衛

C.丙發現鄰居劉某(女)正在家中賣淫,即將劉家價值6000元的防盜門砸壞,阻止其賣淫。丙成立正當防衛

D.丁開槍將正在偷越國(邊)境的何某打成重傷。丁成立正當防衛

【答案】B

【考點】正當防衛

【解析】《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選項A錯誤。罪犯顧某“激烈反抗”也是在反抗甲對其進行的壓制,而不是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不存在不法侵害行為,也就無所謂正當防衛的問題了。甲的行為應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選項B正確。齊某的死亡并非乙的防衛行為直接導致的,中間介入了意外事件,阻斷了乙的防衛行為。因此,乙不成立正當防衛。

選項C、D錯誤。并非對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可以進行防衛,只是對那些具有進攻性、破壞性、緊迫性的不法侵害,在采取正當防衛可以減輕或者避免法益侵害結果的情況下,才宜進行正當防衛。因此,對賣淫、嫖娼行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重婚行為、假冒注冊商標行為、賄賂行為等不能進行正當防衛。

8.甲欲殺乙,將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鐘后,甲發現乙未死,便舉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帶上,刺第三刀時刀柄折斷。甲長嘆“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氣了”,遂將乙送醫,乙得以保命。經查,第一刀已致乙重傷。關于甲犯罪形態的認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故意殺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殺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傷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殺人罪的不能犯

【司法部答案】A【網校的答案】B

【考點】犯罪的未完成形態

【解析】甲欲殺乙,在可以殺死乙的情況下,自動放棄了殺害行為,并將乙送往醫院,客觀上有效的阻止了乙死亡結果的發生。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的中止犯。

9.甲(15周歲)求乙(16周歲)為其搶奪作接應,乙同意。某夜,甲搶奪被害人的手提包(內有1萬元現金),將包扔給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開。乙害怕坐牢,將包扔在草叢中,獨自離去。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不滿16周歲,不構成搶奪罪

B.甲與乙構成搶奪罪的共犯

C.乙不構成搶奪罪的間接正犯

D.乙成立搶奪罪的中止犯

【答案】D

【考點】共犯的成立、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犯罪形態、間接正犯

【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甲沒有達到搶奪罪的刑事責任年齡,不符合搶奪罪的犯罪主體要件。因此,甲不構成搶奪罪。

選項B說法正確。由于犯罪概念本身具有不同含義,所以,共同犯罪也可能僅指具備犯罪構成的客體與客觀要件意義上的共同犯罪。根據這一理論,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者與他人也可以成立共犯。

選項C說法正確。乙是共犯中的從犯,在這種場合下,不能認定乙是間接正犯。

選項D說法錯誤。本案中的搶奪已經既遂,不再存在中止的問題了。

10.關于共同犯罪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為劫財將陶某打成重傷,陶某拼死反抗。張某路過,幫甲掏出陶某隨身財物。2人構成共犯,均須對陶某的重傷結果負責

B.乙明知黃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黃某要求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種子。2人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

C.丙明知李某低價銷售的汽車系盜竊所得,仍向李某購買該汽車。2人之間存在共犯關系

D.丁系國家機關負責人,召集領導層開會,決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私分給全體職工。丁和職工之間存在共犯關系

【答案】B

【考點】共同犯罪

【解析】選項A錯誤。甲與張某構成承繼的共犯。承繼的共同犯罪是指,先行行為人已經實施了一部分犯罪行為,在其實行行為尚未全部實行終了的時候,后行行為人明知這一犯罪事實而參與進來,或單獨或與先行行為人一同,將剩余行為實行完畢。對于承繼共犯責任的承擔,在理論上存在爭議。有肯定說和否定說之分,在中國的刑法界持肯定說的人居多,即承繼的共犯也是共犯,根據“部分實行全部承擔”的原則要對犯罪的全部后果承擔責任,即不能只承擔自己實行行為部分所造成的后果。但是對于加重結果的承擔,多數觀點認為后加入的人對于先行為的加重結果不負責。

選項B正確。乙與黃某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乙是幫助犯。

選項C錯誤。丙若事前與李某通謀則屬于共犯,分工不同;丙事后明知贓物而購買,《刑法》將此種情況獨立規定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不屬于共犯。

選項D錯誤。私分國有資產罪要求必須是集體私分給單位的所有成員或多數人,處罰的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因此,丁與職工間不存在共犯關系。

11.《刑法》第49條規定: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的除外。下列哪一選項與題干空格內容相匹配?()

A.犯罪——審判——犯罪——故意犯罪致人死亡

B.審判——審判——犯罪——故意犯罪致人死亡

C.審判——審判——審判——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

D.犯罪——審判——審判——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

【答案】D

【考點】量刑情節

【解析】《刑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12.甲因走私武器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5年;因組織他人偷越國境被判處14年有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5萬元,剝奪政治權利3年;因騙取出口退稅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20萬元。關于數罪并罰,下列哪一選項符合《刑法》規定?()

A.決定判處甲有期徒刑35年,沒收財產25萬元,剝奪政治權利8年

B.決定判處甲有期徒刑20年,罰金25萬元,剝奪政治權利8年

C.決定判處甲有期徒刑25年,沒收財產5萬元,罰金20萬元,剝奪政治權利6年

D.決定判處甲有期徒刑23年,沒收財產5萬元,罰金20萬元,剝奪政治權利8年

【答案】D

【考點】數罪并罰

【解析】《刑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陳金生

陳金生

執業證號:

13205202110396549

江蘇天辯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陳金生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香港| 凌云县| 共和县| 阿拉善右旗| 丹东市| 富民县| 晋江市| 稷山县| 唐山市| 休宁县| 礼泉县| 华坪县| 晋江市| 宜章县| 连南| 三河市| 桐柏县| 揭阳市| 昭苏县| 白城市| 阜南县| 双峰县| 南宁市| 恩平市| 平塘县| 山丹县| 澄江县| 左贡县| 福海县| 麻阳| 昂仁县| 象州县| 钟山县| 扶沟县| 灵宝市| 界首市| 巴彦县| 忻州市| 庄浪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