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
按照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可以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包括:
1.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者主動表示不續簽原合同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2.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由于主管部門調動或轉移工作單位而被解除勞動合同,未造成失業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3.由于勞動者的過失,根據《勞動法》第39條所述,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經濟補償金繳稅嗎?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因此,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最高只能為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那么依據稅務局的相關規定,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金無須繳納稅費。
這其實是理解錯誤,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只要在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以內,計算是2.9倍也不受十二年的限制,也就是說勞動者可以拿超過1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這超過的部分就有可能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上,這部分還是要納稅。
用人單位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主要就是上文中介紹的三種情況,大家可以適當了解一下。如果還想知道哪些情況下是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那么就請你到律霸網的知識欄目進行了解。同時,經濟補償金達到一定數額也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監督屬于行政許可嗎
2020-11-29有限公司減資需要驗資嗎
2021-03-09經辦人要承擔合同的責任嗎
2021-03-14業主委員會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1-20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企業停產是否屬于勞動關系終止
2021-01-08能否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勞務派遣
2020-12-18貨物運輸保險合同過期后貨物被盜能否獲得賠償
2021-03-10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保險經紀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2村委會可以簽訂土地轉讓協議嗎
2021-02-25土地轉讓年限是多久
2020-11-18城管來拆違章建筑合法嗎
2021-02-22共同共有房屋拆遷后補償款的分配如何處理
2021-02-12土地證是父親名字過世了拆遷怎么賠
2021-03-15企業拆遷方面的法律規定究竟有哪些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