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終止后,勞動者仍在用人單位繼續工作的,也應當在一個月內訂立合同,否則依法應當不予用工;對切實急需的崗位,勞動者拒不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應當與勞動者充分協商,并將協商過程中的相關證據予以保留,以便引起糾紛時能夠切實提供證據,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與修改前的勞動合同法相比,修改后的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將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之間的雙方相互連帶更改為勞務派遣單位對用工單位的單方連帶。相互連帶的表現形式是法律不限定責任引發主體或者任何連帶責任主體皆應承擔連帶責任,單方連帶是指連帶責任主體對特定一方的行為所導致的損害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主要體現在經濟強者對經濟弱者責任的承擔,如擔保法中的連帶擔保。勞務派遣單位是用人單位,應當承擔全部的用人義務;用工單位基于用工的事實行為,應當承擔派遣工人處于其控制過程中產生的責任,不應連帶承擔派遣單位的所有雇主責任。
派遣單位致勞動者損害時,用工單位不具有可責難性。相反,用工單位有未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有關的福利待遇等行為,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失的,出于勞務派遣單位是用人單位以及分擔勞動者受償不能的風險的考量,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從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來看,傳統意義上用人單位的義務大部分被分配給了用工單位,派遣單位的責任負擔較少,發生派遣單位損害勞動者權益的情形自然相對較少,且派遣單位合法運行是政府對派遣業管理和監管的重點,派遣單位不履行這些義務的可能性較小,所以單方連帶不會導致被派遣勞動者損害賠償的不充分。
有人對這一修改提出質疑,認為勞務派遣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大量使用,而且發展最快的是國有企業,上述用工單位的經濟能力無疑更強,但勞動合同法的修改在法律責任分配上偏重于派遣單位,這不利于遏止勞務派遣的濫用,也不利于對勞動者利益的保護。我國勞務派遣的現狀確實是用工單位的經濟能力反而強于勞務派遣單位,正是從這一實然狀態出發,很多法院在處理勞務派遣糾紛時,為了避免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互相推諉而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情形,并不區分導致損害的主體或者事由,而是一律判決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承擔相互連帶責任;在最終責任的承擔上,則是有約定的按約定,沒約定的按“誰用工誰負責”的原則確定責任主體。這一點在工傷保險責任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屬不配合治療導致病員死亡該怎么處理
2020-12-23被網絡用戶侵權者通知的內容應包括哪些
2020-12-14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標準都有哪些呢
2020-12-29公司分立是否可以分割土地
2021-01-12債務還不上車以抵押車怎么辦
2021-01-20法院辦取保開庭怎么判
2021-03-12男子只辦婚禮沒登記,婚姻是否有效
2020-12-25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繼承贈與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稅
2020-12-03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競業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嗎
2021-03-04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貨車貨運出險如何理賠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