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B和FASB意向性地決定承租人的租賃安排應采用使用權模型(短期租賃除外),即所有承租人應按照租賃付款額現值確認一項代表其在租賃期內使用相關資產權利的使用權資產,并確認一項支付租賃付款額的負債。但在后續計量時,IASB和FASB意向性地決定承租人應按在租賃期內是否取得及消耗了超過非重大部分的相關資產為基礎,分別采用加速確認費用法和直線法確認租賃的費用。
如果承租人取得并消耗了超過非重大部分的相關資產的租賃,則租賃被認為有融資的性質,應在前期確認較多費用。支付租賃付款額的負債將采用實際利率法計量,而使用權資產將采用一個系統合理的方法(通常為直線法)進行攤銷或折舊。因此,費用確認模式將體現費用的加速確認。利息和攤銷或折舊費用金額應在損益中分別單獨列報。
如果承租人并未取得或消耗超過非重大部分的相關資產的租賃,應采用直線法核算。支付租賃付款額的負債將使用實際利率法計量,而使用權資產的攤銷或折舊額則為一個平衡數,總租賃費用將按直線法基礎確認,無論租賃付款額支付的時間如何。利息和攤銷或折舊費用金額應在損益中作為租賃費用的單獨單列項目列報。
例:企業租入一項資產,租賃期為3年,每年支付的租金分別為75元、80元、85元,折現率為5%。假設該項租賃不存在初始直接費用、可變租金費用、續約選擇權或購買選擇權,并且沒有預付租金。在分別采用加速確認費用法或直線法的情況下,承租人會計處理為:(見圖1)注1:租賃費按5%折現率折現為217元,即為初始確認時租賃負債及使用權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
注2:年末租賃負債余額=年初負債余額+利息費用-當年支付的租賃費注3:年末使用權資產余額=年初使用權資產余額-當年攤銷/折舊費注4:利息費用=年初負債余額x折現率注5:加速確認費用法下攤銷/折舊費=使用權資產初始確認金額/租賃年限注6:直線法下攤銷/折舊費=直線法計算的租賃費-當年的利息費用
出租人會計處理實例
IASB和FASB意向性地決定除短期租賃外,出租人也應根據是否已將超過非重大部分的相關資產出售給承租人對租賃安排采用不同方法核算。對于出租人不被視為已將超過非重大部分的相關資產出售給承租人的租賃,將采用現行經營租賃處理方法核算。
例:沿用上述案例,出租人在第1年、第2年及第3年均確認租金收入80元。雖然此時出租人會計與承租人會計的處理相似,但出租人在初始確認時不會將租賃應收款確認一項資產。
對于出租人被視為已將超過不重大部分的相關資產出售給承租人的租賃,出租人應當采用“應收和余值法”核算。
例:沿用上述案例,假設租賃資產賬面價值為210元,公允價值為230元,預計租賃期結束時剩余資產公允價值為15元。采用應收和余值模型的情況下,出租人會計處理為:(見圖2)注7:租賃應收款,應以租賃付款額的現值進行初始計量,并且使用實際利率法進行后續計量。
注8:剩余資產總額,應通過以租賃期結束時估計殘值的現值進行后續計量。在剩余資產被出售或轉租之前,出租人不應將遞延利潤計入損益。
注9:凈剩余資產,應按相關資產賬面金額的分攤額進行初始計量。剩余資產的初始計量包括兩個金額:剩余資產總額,以租賃期結束時的估計殘值現值計量,并扣除遞延利潤,按剩余資產總額與相關資產賬面金額的分攤額之間的差額計量。
注10:采用應收和余值法時,會將與租賃應收款相對應的租賃資產賬面價值終止確認,并按其與相對應的公允價值部分計算終止確認損益。
終止確認的金額=(租賃應收款/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x租賃資產的賬面價值=(217/230)x210=198
終止確認利得=租賃應收款-終止確認金額=217-198=19注11:剩余資產在租賃開始日的公允價值=第3年末剩余資產總額/(1+折現率)^3=15/1.05^3=13
年末剩余資產總額=上一年末剩余資產總額x(1+折現率)注12:利潤總額=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租賃資產的賬面價值=230-210=20遞延利潤=利潤總額-前期利潤=20-19=1注13:利息收入=年初租賃應收款余額x折現率注14:剩余資產的展開利息=年初剩余資產總額x折現率可見,這種將來可能實施的模型與現行核算方法大相徑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滯納金能免除嗎
2020-11-29對駁回注冊商標續展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2020-11-23買房網簽后又被抵押,抵押是否有效
2021-02-05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短信可不可以作為離婚證據
2021-02-22侵權行為是什么
2020-12-10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繼承權按照哪些序依次行使
2020-12-30買集資房需要看對方什么手續
2020-12-24哪些情形可以變更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3-10用人單位社保欠繳可以勞動調解嗎
2020-12-03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購車投保遇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未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保險代理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1-20保險條款解讀-旅游保險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