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營者的激勵問題源于**公司的兩權分離———即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經理人員受聘于董事會,在董事會的授權范圍內具體負責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超越權限的決策和被公司章程或董事會定義為重大戰略的決策要報請董事會決定,董事會有權對經理人員經營績效的優劣進行監督和評判。由此可見,公司對經理人員是一種有償委任雇用制,董事會與高級經理人員之間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那么,在這種委托代理關系中,如何保證代理人全心全意為委托人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呢?這就需要有一套激勵約束機制來促成代理人的合理行為,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效用。但是,由于委托人的目標與代理人的目標總是不能完全一致,在信息不對稱和外部性的情況下,有可能產生代理人的偷懶和不負責任等行為,即代理成本。**公司中,董事會代表股東的利益,謀求公司的長遠發展,而經理人員主要是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因此,**公司的關鍵問題是要以最低的代理成本來激勵出經理人員的最大代理效益。
在理論和實踐上,各國公司對經理人員的激勵和報酬方式有所不同,但大體上有工資、獎金、職務消費、股票和股票期權等幾種基本形式,下面分別予以說明。
工資作為穩定和即期變現的收入,使經理人員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但卻難以對經理人員發揮其最大的潛能提供足夠的刺激。德國公司給予經理人員的報酬就是以薪金為主。
獎金,特別是與利潤指標掛鉤的現金提成,對經理人員的激勵最強烈,但卻會導致經理人員的短期行為。
職務消費是指給予經理人員與其職務相對應的特殊消費的權力,例如配備專車、交際費、網球俱樂部會員證等,職務消費是日本公司經理人員報酬的主要部分。但是由于職務消費有其特指的支出范圍,所以對經理人員的激勵程度有限。
股票和股票期權始于70年代的美國,是指在訂約時,給予經理人員在未來某個時刻用訂約時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額公司股票的選擇權(ESO)。給予經理人員股票和股票期權,可以將經理人員的收益與企業未來更大的回報聯系在一起,既對經理人員的行為有直接的激勵作用,又能克服其短期行為,這種做法被認為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經營者激勵方式。
股票期權制度自70年代在美國企業界盛行以來,曾“拴住”了大批管理精英,也暫時解決了新領導班子的股份授予、高級管理層的激勵制度、股東和管理層委托代理關系中固有的利益沖突以及現有經營者持股流通等問題。正因為如此,股票期權已在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普遍實施,并被認為達到了優化激勵機制的效果。例如,在IBM危難時接任公司的郭*納,由于在1993—1996年的3年任職期間成績斐然,由股票期權獲得的報酬達8000萬美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租人隱瞞房屋被抵押承租人怎么維權
2020-12-09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區別
2021-02-14電子商務過程中爭議如何解決
2021-02-13合同保全形式是怎樣的,有哪些方式
2020-12-06申請強制執行如何銷案
2021-01-16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實習期最長的是多少
2020-12-31勞動爭議管轄有什么法律規定呢
2020-11-14勞動爭議能追加被申請人嗎
2020-12-02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對于產品責任及產品責任法你了解多少
2021-03-25含死亡責任的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嗎
2021-01-09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財產保險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7無責任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1-02-19機動車掛靠運營,誰享有保險利益?
2021-02-10經紀人公司 Broerage Agency
2021-03-23土地轉包和出租的區別是什么,土地出租合同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