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監管制度的演變
發行監管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股票發行決定權的歸屬,目前國際上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政府主導型,即核準制,要求發行人在發行證券過程中不僅要公開披露有關信息,而且必須符合一系列實質性的條件,這種制度賦予監管當局決定權;另一種是市場主導型,即注冊制,股票發行之前,發行人必須按法定程序向監管部門提交有關信息,申請注冊,并對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負責,這種制度強調市場對股票發行的決定權。我國股票發行管理屬于政府主導型,政府不僅管理了審核股票發行實質性內容的審核,而且還管理發行過程的實際操作,如確定發行方式和發行定價。我國一直在探討發行監管制度的改革,從審批到審核,再到核準,改革的方向是政府不斷放權,加大市場的調節功能。
我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中一直沿用的有:
1、實行股票發行額度控制。
我國到目前一直采用股票發行規模和發行數量雙重控制的辦法,即每年先由證券主管部門下達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總規模,并在此限額內各地方和部委切分額度,再由地方或部委確定預選企業,上報證監會獲得批準。93年、94年、96年和97年四年的發行額度分別是50億元、55億元、150億元和300億元人民幣。《證券法》出臺后提出要打破行政推薦家數的辦法,因此98年以后國家就沒有確定發行額度了,但四年的發行額度一直持續到目前。
2、實行兩級審批體制。
我國股票發行需要由發行申請人依照隸屬關系向當地人民政府或中央企業主管部門提出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地方政府或中央企業主管部門對發行申請進行初審,初審通過后的發行申請送證監會復審。
發行股票公司的申報材料也需要統一經地方政府或中央企業主管部門審核后,報證監會核準。
在股票發行監管方面,我國已經進行改革的有:
提高發行公司質量。
97年額度下放以后,證券監管部門對股票發行審核作了一些改革:一是要求95年8月5日前未上報發行材料的企業先以發起方式設立股份公司運作一年,待證券監管部門對其改制運行驗收合格后,方能申請其股票發行;二是要求股份公司董事、監事及其高級管理人員必須參加證券監管部門統一組織的考試,并對通過率和考試成績作了具體的規定;三是要求擬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在向證券監管部門申請股票發行前,必須由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募集資金的投向進行審核;四是要求主承銷商對擬發行公司進行前期的發行上市輔導,為期一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關系無效能否撤訴
2020-12-04非法侵入住宅罪處罰是怎樣的
2020-12-06離婚夫妻財產分割相關規定
2021-02-08判刑后戶口是否要注銷
2021-02-02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哪些勞動爭議可由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0-12-03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保險合同寫法定受益人可以嗎
2021-03-24出車禍修車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2-13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是什么
2021-01-01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