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開始的證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趨勢,已經使公司制成為當前全球證券交易所的主導治理模式。鑒于公司化改革可以強化證券交易所的自治地位,改善證券交易所的自律監管,建議大膽借鑒國外證交所公司制改革的成功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國證券交易所的公司化、股份化和最終上市。在證交所公司制改革以后,還要強調證交所在發揮自律監管職責方面的社會責任,并推出具體的制度設計與措施保障。
證券交易所在證券市場中具有證券交易平臺、證券交易心臟、證券交易樞紐以及上市公司與證券公司自律組織的重要地位。1997年12月10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了《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根據《國務院關于修訂〈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的批復》,2001年12月12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新公布。《證券法》第5章也專門對證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和職能作了規定。但無庸諱言,我國當前證券交易所應有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證券交易所的法律角色地位仍然不太清晰。為了增強我國證券交易所的活力與競爭力,必須大膽借鑒國際先進的監管實踐、立法經驗、判例與學說,從中國國情出發,進一步改革我國現行的證券交易所制度,進一步明確證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強化證券交易所在證券市場中的自治與自律功能。本文對證券交易所的公司化趨勢做一探討,以期對改革我國現行的證券交易所制度有所啟示。
一、證券交易所的兩種組織形式及其優劣剖析
理論界和實務界通常將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分為兩種,即公司制證券交易所和會員制證券交易所。參考大陸法系、英美法系立法實踐,公司制證券交易所可界定為由若干股東設立的、以設立和組織證券交易集中交易市場為經營業務范圍的公司。作為特殊行業的公司,公司制證券交易所要接受證券立法和相關經濟行政立法的干預;作為公司,仍適用《公司法》和民法有關法人地位、投資者權利和治理結構(如股東會、董事會與監事會)的規定。當然,根據我國現行《民法通則》的規定,公司制證券交易所還應當被界定為企業單位法人。而會員制證券交易所是指由若干商事主體自愿組成的,不以贏利為目的的公益社團法人。作為特殊領域的社團法人,會員制證券交易所要接受證券立法和相關經濟行政立法的干預;作為公益社團法人,還要適用民法的有關規定。當然,根據我國現行《民法通則》的規定,會員制證券交易所還應當被界定為事業單位法人。
(一)會員制證券交易所的優劣剖析
會員制證券交易所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團法人,其會員以證券自營公司和證券經紀公司為限。英國和日本等多數國家的證券交易所原來都曾是會員制證券交易所。一般說來,會員制證券交易所具有以下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醫療糾紛的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10如何處理股東權益糾紛
2020-12-18演唱會拍照侵犯表演者權嗎
2020-12-12拘傳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0-12-11開發商延期交房怎么辦,開發商違約購房者怎么維權
2020-11-11子女的阻撓老人的婚姻是否違法
2021-02-25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1-12購房定金一般交多少
2021-01-01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登記房屋產權手續是怎樣的
2020-12-20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北京市是經濟性裁員標準
2021-01-17坐飛機購買航空意外險有必要買嗎
2020-12-09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保險合同當事人的特殊性是如何體現的
2021-02-26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投保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的計算公式
2021-01-03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