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開始的證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趨勢,已經使公司制成為當前全球證券交易所的主導治理模式。鑒于公司化改革可以強化證券交易所的自治地位,改善證券交易所的自律監管,建議大膽借鑒國外證交所公司制改革的成功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國證券交易所的公司化、股份化和最終上市。在證交所公司制改革以后,還要強調證交所在發揮自律監管職責方面的社會責任,并推出具體的制度設計與措施保障。
證券交易所在證券市場中具有證券交易平臺、證券交易心臟、證券交易樞紐以及上市公司與證券公司自律組織的重要地位。1997年12月10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了《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根據《國務院關于修訂〈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的批復》,2001年12月12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新公布。《證券法》第5章也專門對證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和職能作了規定。但無庸諱言,我國當前證券交易所應有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證券交易所的法律角色地位仍然不太清晰。為了增強我國證券交易所的活力與競爭力,必須大膽借鑒國際先進的監管實踐、立法經驗、判例與學說,從中國國情出發,進一步改革我國現行的證券交易所制度,進一步明確證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強化證券交易所在證券市場中的自治與自律功能。本文對證券交易所的公司化趨勢做一探討,以期對改革我國現行的證券交易所制度有所啟示。
一、證券交易所的兩種組織形式及其優劣剖析
理論界和實務界通常將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分為兩種,即公司制證券交易所和會員制證券交易所。參考大陸法系、英美法系立法實踐,公司制證券交易所可界定為由若干股東設立的、以設立和組織證券交易集中交易市場為經營業務范圍的公司。作為特殊行業的公司,公司制證券交易所要接受證券立法和相關經濟行政立法的干預;作為公司,仍適用《公司法》和民法有關法人地位、投資者權利和治理結構(如股東會、董事會與監事會)的規定。當然,根據我國現行《民法通則》的規定,公司制證券交易所還應當被界定為企業單位法人。而會員制證券交易所是指由若干商事主體自愿組成的,不以贏利為目的的公益社團法人。作為特殊領域的社團法人,會員制證券交易所要接受證券立法和相關經濟行政立法的干預;作為公益社團法人,還要適用民法的有關規定。當然,根據我國現行《民法通則》的規定,會員制證券交易所還應當被界定為事業單位法人。
(一)會員制證券交易所的優劣剖析
會員制證券交易所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團法人,其會員以證券自營公司和證券經紀公司為限。英國和日本等多數國家的證券交易所原來都曾是會員制證券交易所。一般說來,會員制證券交易所具有以下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新侵權損害賠償項目標準及計算方法附詳細表格及具體法條
2020-12-31婚前協議只簽名沒按手印是否有效
2021-02-11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侵犯病人隱私權包括哪些
2020-12-15治安管理處罰立案嗎
2021-01-15第二次離婚訴狀范本
2020-11-18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外資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程序
2021-03-10保險代理合同保存期限是多久
2021-02-16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租車公司的車沒有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保險公司先行墊付流程
2021-01-31保險合同生效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12什么是代位追償權
2021-01-03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交通事故逃逸保險拒賠罰款依據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