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名為“死刑復核程序的程序設計和實踐運作”的研討會上,包括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陳*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華和陳*良、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陳*東在內的國內刑法學界眾多知名專家悉數出席。針對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后如何操作,從而真正實現“從慎殺到少殺”的問題,專家呼吁:最高人民法院應該抓住死刑復核權收回這一寶貴機會,帶動刑事一審、二審程序的變革,長期困擾中國刑事司法實務的積弊將有可能得到化解。
死刑復核案件要不要開庭
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說,死刑復核程序存在著許多值得研究、必須明晰的問題。首先,死刑復核程序到底是什么性質的程序?它到底是訴訟程序還是內部復核程序?最高院目前正在進行研究。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華認為,目前運作的死刑復核程序不是訴訟程序,是下級法院的上報審理,是典型的行政審核程序。雖然最高院會提審被告人,但因為檢察官、律師都不參與,只是一個內部審核而已,這種方式不能體現對被告人的保護。只要不開庭,就沒有辯護空間;檢察官不能參與,也就無從發揮法律監督的作用。目前,往往是只靠閱卷來發現證據中的問題,但是只靠閱卷的方式,難以發現錯誤。同時,采用行政審核的方式,與現代司法理念格格不入,公開性、透明度都沒有,無法使老百姓信服。
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中說,現有的死刑復核程序是一種內部書面審查核準程序,不詢問被告,辯護律師不參加,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因此法學界目前的共識是呼吁這一程序要訴訟化,最高院收回死刑復核權后應該進行完善,至少應該容許辯護人參加,面對面地向最高院發表辯護意見,提交辯護意見書。
陳*中和陳*華的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贊同。可是,是否所有的死刑復核案件都要開庭,則引起了專家們的討論。
陳*華認為,所有的案件都開庭不太現實,案件是否開庭,應由被告人、辯護人和控訴人選擇,只要有一方要求,就要開庭。這就意味著,當事人對死刑復核程序具有主體性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程序選擇權。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良提出,死刑復核的開庭審理不一定是全面審理,應當集中在死刑案件的法律適用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審理。
美國死刑復核程序可長達30多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繼承的房屋屬于二套房產嗎
2020-11-30國家征田補償標準
2020-12-04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區別
2021-02-14車禍有人受傷警察會立案嗎
2021-02-15如何變更子女的撫養權?
2021-02-07哪些繼承人喪失繼承權?
2021-02-28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保險公司怎么評估房屋補償標準
2021-02-25什么是法定代理人
2020-12-10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0-11-28拆遷范圍是有哪一級政府劃定的
2021-01-18上海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產權
2020-11-17拆遷協議改名手續費是多少
2021-01-21深圳一家五口睡覺被抬出 房子清晨被拆
2021-03-05房屋征收條例受爭議 廣州舊城改造傾向協商拆遷
2021-02-19公租房拆遷中,戶口在內的人都能得到補償嗎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