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訴訟制度,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是公司這一法律形態下股東所獨有的一項法定權利。這是由股東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和董事、經營者在公司中的義務和責任所決定的。
淺析股東訴訟制度的法律性質
公司與獨資企業不同,獨資企業的出資只有一人,出資者對企業的重大事項有決定權,即使經理為非出資者擔任時,該經理行為損害了企業利益,出資者對經理有絕對的任免權,經營者不可能阻撓企業行使權利,因而不存在代表訴訟問題。合伙企業也不存在合伙人代表訴訟問題,因為合伙企業設立以合伙協議為條件,各合伙人對執行合伙企業事務享有同等的權利。若合伙人認為其他合伙人違反合伙企業的利益,可依合伙協議起訴合伙人即可;倘若合伙企業聘任的經營管理人員超越合伙企業授權范圍從事經營活動,或者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合伙企業造成損失的,完全可以在全體合伙人之間通過多數決形式,以合伙企業的名義對侵害者提起訴訟,該訴訟提起權不具有代表訴訟的性質。公司則不同,公司投資主體的多元性,決定了不是所有股東都參與公司的經營,只能由股東會推選出董事行使公司的經營管理權,不僅如此,公司股東投資后,公司的資產與股東的財產相分離,股東不能直接支配和控制公司的資產,公司的資產只能交給董事、經理去經營,公司的財產直接由董事控制和支配,這樣一來,公司的董事和經理人員有可能利用其經營管理權,違背股東、股東會的意愿以及公司的宗旨去從事某些不正當的活動。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有:董事或經理從事同業經營,侵犯公司的利益;董事或經理以公司的名義與自己或親友的公司從事交易;董事或經理將公司的資金出借給自己的親友或他人以謀取私利;董事或經理以公司的名義為他人提供擔保。董事或經理的這些行為必然損害公司的利益。建立公司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其目的和機能概括之有二,即公司損害的回復機能——損害賠償機能,以及抑止董事違法執行職能、確保公司健康經營的機能——違法行為抑止機能 。基于訴權與實體權利存在的內在必然聯系,每一合法的實體權利都應有相應的訴權作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司股東代表訴訟作為一項訴權的存在是公司這種法律形態在實體權利保護方面的必然反映。
股東代表訴訟不同于民訴法上的直接訴訟。在現代公司法中,股東有權提起訴訟的情形主要有兩種:直接訴訟和代表訴訟。直接訴訟又稱個別訴訟,指股東基于其公司所有權人的身份而提起的旨在強制執行其請求權的訴訟。其形式多種多樣,如取得股利之訴、行使表決權之訴等。直接訴訟中又有種類訴訟的概念,種類訴訟則指公司不適行為人之行為使公司某類性質的股東遭受損害,其中一個股東或者若干股東代表某一種類或者若干種類的股東作為原告,就其所受的損害而提起的訴訟。直接訴訟和代表訴訟雖然都是股東監督經營者和公司行為的有效手段,并且代表訴訟與直接訴訟中的種類訴訟相比較存在某些類似之處,但是兩者有著許多不同之處。
一,兩種訴訟產生的根據不同。在直接訴訟中,原告股東提起訴訟的根據是股東作為股份所有人即出資人的地位,法律對其一般不作限制性要求,而提起代表訴訟的根據則具有二元性,即股東作為股份所有人即出資人的地位,同時股東又必須是公司的代表人,法律對此一般都作了嚴格要求和特別限制,各國法律一般都規定原告股東的持股數額或持股期間等資格限制,并非任何股東都可以提起訴訟。
二,兩種訴訟提起權的性質不同。直接訴訟保護的是股東自己的利益,以此為基礎的訴訟提起權屬于股東權中的自益權,所謂自益權是指公司股東以從公司獲得利益為目的的權利;代表訴訟保護的是公司的利益,以此為基礎的訴訟提起權屬于股東權中的共益權,所謂共益權是指股東以公司利益,兼以自己利益為目的所行使的權利 。
三,訴訟的結果歸屬不同。直接訴訟中,其代表的利益主體是股東自己或者若干股東,因此,訴訟結果直接歸屬股東。但在代表訴訟中,原告股東所行使的訴訟權是源于公司所具有的訴權,因此,訴訟的結果歸屬于公司,股東則因所持股份比例享受應有的利益。
3. 股東代表訴訟不同于民訴法上的一般訴訟。股東代表訴訟與民訴法上的一般訴訟區別在于
一,具有代位訴訟和代表訴訟的兩面性。它既有以公司代表的立場代替公司起訴,謀求對董事、經理等損害賠償請求權實現這一代位訴訟的一面,又有代表全體股東,糾正董事、經理違法行為,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股東利益而進行代表訴訟的一面 。這種代位訴訟與代表訴訟的兩位性與民訴法中一般訴訟所具有的直接性完全不同。
二,具有訴訟效果的共益性。這是由股東代表訴訟提起權的共益性質規定的。股東提起訴訟的原因首先在于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當然,這種侵害也將直接損害到股東對投資于公司利益的合理期待,正因為股東的利益受到間接損害才會提起訴訟。由此可知,股東提起訴訟的原因首先在于公司的整體利益本身,因此,訴訟的結果歸屬于公司也是必然的邏輯結果。這種訴訟效果的共益性不同于民訴法上一般訴訟所產生的訴訟效果的自益性。
三,具有訴訟程序規則的特定性。股東代表訴訟如何確定訴訟中的原被告,是一個需探討的問題,是民訴法上一般訴訟所不能得到解決的。因此,各國法律均對此規定了特殊的程序,在英美法系,股東只是名義上的原告,公司是名義上的被告、實質上的原告;而在大陸法系,股東為原告,被訴的董事為被告,公司并不是必要的當事人,但判決的效力及于公司。
四,股東代表訴訟與我國民事訴訟中的必要共同訴訟也不同。首先,共同訴訟中可由各個當事人推舉一個訴訟代表人,但代表人所代表的是眾多的當事人,而股東代表訴訟中,原告股東代表的只是一個主體即公司;其次,共同訴訟的基礎是一方或雙方當事人人數眾多,但股東代表訴訟不一定是人數眾多,即使是兩人公司,若有一個股東為了公司利益而提起訴訟,也構成代表訴訟;再次,兩者的根據不同,代表訴訟的根據是公司法,而共同訴訟的依據是民訴法,故兩者不能混淆。
通過對股東代表訴訟特點分析,可以看出,股東代表訴訟是對股東因為董事、經理等的非法行為或者不負責任造成公司經營損失予以救濟的一種手段,它與其它訴訟形態有著本質的區別,是一種獨特的訴訟制度,這一訴訟制度有其獨特的功效和訴訟機理。因此,股東代表訴訟既是實體法上,也是訴訟法中應解決的一個法律范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強行劃撥罰款時多劃銀行存款怎樣索償
2021-01-30農村賣房協議書是什么樣的
2021-03-08股權確認糾紛主要包括什么情形
2020-11-24質疑產品質量誰舉證
2021-01-22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勞動合同常識
2021-03-05實習期過后工資會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增加
2021-02-05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
2020-11-29他人毀壞財物后能否要求其和保險公司一起賠償
2021-03-01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商業三者險與交強險區別
2020-11-30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注意什么
2021-01-23戶口遷入多長時間可獲拆遷補償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