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企業在資產小于負債的情況下,將全部或主要資產連同等額債務轉讓給乙,甲企業并不注銷,其余債務則仍掛在甲企業名下,乙以這些資產連同債務開辦了新的獨資企業或與他人共同組建有限責任公司。
(2)企業的開辦單位在甲企業的資產小于負債的情況下,將全部或主要資產連同等額債務轉讓給乙,甲企業注銷,甲企業的開辦單位承諾負擔其余債務,乙以受讓所得資產連同設立新獨資企業,或與他人共同組建新的有限責任公司。
(3)甲企業的開辦單位在甲企業的資產小于負債的情況下,將全部或主要資產連同等額債務轉讓給乙,甲企業的開辦單位承諾負擔其余債務,甲企業的法人地位不變,乙成為甲企業的股東或獨資經營者。
(4)甲企業在資產小于負債的情況下,將全部或主要資產連同等額債務轉讓給乙,甲企業并不注銷,其余債務則仍掛在甲企業名下,乙以這些資產開辦了新的獨資企業或與他人共同組建有限責任公司。這就是所謂的“零資產轉讓”。
零資產轉讓的最大問題是,那些沒有連同財產一并轉讓的債務應由誰承擔
目前的審判實踐對此的認識是:假設企業資產為100萬元,負債為200萬元,如果沒有搞所謂的“零資產轉讓”,每一個債權人可以獲得的清償率為50%。現在企業的開辦單位以“零資產轉讓”方式將企業的全部資產連同100萬元負債轉讓給第三人,第三人以此資產成立新企業。余下100萬元債務由開辦單位承擔,或由沒有被注銷登記的空殼企業承擔。那么,被帶到新企業的債權人可以獲得100%的清償,顯然從“零資產轉讓”中獲益,而誰是受損害者是不幸沒有被挑中的另一半債權人,他們本可以獲得50%的清償,現在卻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他們受到損害,顯然是“零資產轉讓”的行為人挑選的結果。也就是說,如果承認這種挑選的權利,必然會造成這種不公正的結果。因此所謂的零資產轉讓并不是規范的兼并行為,構成了對債權人利益可能的侵害。
因零資產轉讓行為因其實質是一種侵害債權人債權的行為,債權人也有權依據《合同法》第七十四條規定行使撤銷權,撤銷轉讓合同。
在實踐中如果過多地撤銷轉讓合同,社會成本過大。目前在實踐中通常的處理方法是:
(1)對于第三種情形,由甲企業對債權人直接承擔責任。
(2)對于第一、二種情形,判令新企業以其接受的資產對債權人承擔清償責任。
(3)對于第四種情形,以被出售企業與受讓方作為共同被告,判令受讓方在其所持股權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外情被跟蹤是否違法
2021-03-12主動退賠可以減刑嗎
2021-03-01婚前財產沒有財產公證,離婚時怎么分割
2021-02-01交通事故起訴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3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倉儲物應該怎樣驗收
2021-02-03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離職公司押放工資算違法嗎
2020-11-27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非法侵入住宅罪認定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23經濟賠償金如何支付?
2021-02-10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企業團體意外險理賠內容有哪些
2021-02-07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汽車保險不理賠的情況及解決辦法
2020-12-15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是什么
2021-02-18告之義務與保險人給付責任的關系
2020-11-24山林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6土地出讓費如何使用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