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不僅包括起訴應訴、審理判決,還包括一個重要環節即執行。執行是對法律責任的承擔,輸掉官司的一方對判決書確定的責任負有履行的義務,我們通常稱其為被執行人。對自然人來說,對執行人的認定何承擔責任的范圍都很好理解。但法人是法律擬制的的民事主體,那么有限公司法人被執行人有哪些規定?
一、公司是被執行人那法人代表有哪些責任
依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是屬于法人組織,以其資產承擔民事責任,而公司作為被執行人時,法人需要用公司的資產執行法院判決書。《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二、公司被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對法人的影響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三條: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后,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旅游、度假; 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需要強調的是,即使公司沒有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只要公司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法院仍然可以(依申請或自行決定)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采取限制消費措施,不得實施上述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也就是說,只要公司存在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行為的,其法定代表人均可能被法院采取限制消費措施。
除此之外,根據中央文明辦、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工商總局、中國銀監會、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八部委于 2014年3月20日印發的《“構建誠信 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失信被執行人為單位時,信用懲戒對象還包括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信用懲戒措施除了限制消費外,還包括限制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可見,公司負債不僅僅是公司的事,而且也會累及法定代表人,對法定代表人的個人工作、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在越來越重視信用的社會,信用缺失將會令人寸步難行。對此,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應予以高度重視。
有人可能會問,“我不是公司的股東,只是掛名的法定代表人,也需要承擔責任嗎?”對此,相關文件規范并沒有加以區分。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代表,這是法律明確規定的,而不論其是否是公司的股東。那種認為“掛名法人”不會承擔責任的說法,是非常錯誤的。既然法定代表人的責任是如此明確,那么,如何讓法定代表人不因公司負債而遭信用懲戒,或者,移出信用懲戒名單?很簡單,還錢即可!只要公司能清償全部負債,不論是在被實施信用懲戒之前,或是之后,法院都會將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移出懲戒名單。
看完文章,對有限公司法人被執行人有哪些規定您應該有所了解。根據法律規定,有限公司法人是可以單獨承擔責任的,一旦成為被執行人就要認真對待判決確定的給付義務。法定代表人等公司高管實則決定甚至影響著法人的行為,在一些情形是需要為法人的錯誤行為承擔相應的不利后果的。
怎么掌握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
法人財產權指的是什么?
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品責任糾紛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26什么人可以旁聽案件審理,什么人不能旁聽
2020-11-24外商投資企業的組織形式適用哪些法律
2021-02-18公司實控人變更股權轉讓需時多久
2021-01-15公司未設立已經出資款項如何返還
2021-02-17公司名稱變更稅務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30夫妻財產約定效力是什么
2021-03-17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7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合理性如何認定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