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東轉讓股權納稅計算是怎么樣的?
股權轉讓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和印花稅。個人所得稅=(三股東的注冊資金或者投入資金×80%)×20%。這個交易的過程,稅務機關可能要求對企業資產的評估,如果認為價位偏低,會按評估價格計算。 股權轉讓涉及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個人所得稅(個人)、印花稅等稅種(2009年之后好像沒有下發關于股權轉讓的最新稅收政策):
(一)營業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91號:對股權轉讓行為征稅重新作出規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對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對股權轉讓不征收營業稅。
(二)企業所得稅
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和實施條例規定:“轉讓財產收入,是指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債權等財產取得的收入。”因此企業轉讓股權取得的收入應作為企業的收入總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同時法第十六條規定“企業轉讓資產,該項資產的凈值,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其中凈值,是指有關資產、財產的計稅基礎減除已經按照規定扣除的折舊、折耗、攤銷、準備金等后的余額。”(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四條),另外《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對企業重組過程涉及的股權轉讓稅收政策作了明確,可以查一下。
(三)個人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個人股權轉讓所得,應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按股權轉讓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指的是溢價轉讓,平價轉讓不涉及該稅種)。
(四)印花稅
非上市公司不以股票形式發生的企業股權轉讓行為。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和細則,以及國稅發[1991]155號第十條 “財產所有權轉移書據的征稅范圍是:經政府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動產、不動產的所有權轉移所立的書據,以及企業股權轉讓所立的書據。”這里的企業股權轉讓所立的書據,是指未上市公司股權轉讓所書立的書據,不包括上市公司的股票轉讓所書立的書據。
(五)股東股權轉讓如何納稅計算
個人轉讓股權是現在市場經濟中常見的經濟行為,股權轉讓所得如何納稅往往成為很多股東關心的問題,因為很多股權涉及的金額往往比較大,交易設計不好,會多繳納很多稅。股權屬于財產權一種,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股權轉讓應該按照財產轉讓所得納稅,稅率是20%。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計算這個轉讓的“所得額”。根據國稅函【2007】第244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股權轉讓的所得額按照如下方式計算:
1、對于原股東取得轉讓收入后,根據持股比例先清收債權、歸還債務后,再對每個股東進行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股權轉讓總收入-原股東承擔的債務總額 原股東所收回的債權總額-注冊資本額-股權轉讓過程中的有關稅費)×原股東持股比例。其中,原股東承擔的債務不包括應付未付股東的利潤(下同)。
2、對于原股東取得轉讓收入后,根據持股比例對股權轉讓收入、債權債務進行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分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 原股東清收公司債權收入-原股東承擔公司債務支出-原股東向公司投資成本。
綜合上面所說的,股東的股權是可以進行轉讓的,但是必須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而且在辦理的時候同樣也是需要繳納各種的稅額,保障這份股權的轉讓是合理、合法的,所以在處理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流程來,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處理。
在我國股東轉讓股份怎么處理?
隱名股東轉讓股權協議書怎么寫?
出資不到位股權轉讓印花稅應該怎樣收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法鑒定筆跡鑒定規范
2020-11-13上下班遇交通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27勞動監察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19夫妻離婚后,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否還有監護權
2021-01-12拖欠銀行貸款無力償還會坐牢嗎
2020-12-17家庭暴力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1-03-14房產中介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19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合同有自動續約嗎
2020-12-17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競業限制單方簽字生效嗎
2021-03-05輕資產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23本案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能否成立
2020-12-21保險公司開學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5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如何管轄
2021-02-02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應該怎么做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