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企業(yè)掛名股東的規(guī)定
掛名股東分兩種,一種是被借名而掛名的股東另一種是約定掛名的股東。兩者的都存在一定的法律責任風險,詳細風險介紹如下:
1、被借名股東的法律責任風險:如果有證據(jù)證明經(jīng)登記注冊的股東僅僅是被別人借名而掛名,并未參與公司的治理,未享有過真正的股東權利,也未履行過股東義務,那么法律不會保護其作為“股東”而應享有的權利。
因為對公司履行出資義務是享有股東權利的基礎,而并未實際出資的掛名股東,則不會享有基于出資而享有的公司知情權、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轉讓出資權、收益權等股東權利。
相反,在公司資不抵債時,因為其股東身份已向社會公示,實際出資人與掛名股東之間的這種私下借名行為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所以掛名股東不但不會享有股東的權利,卻存在在其出資范圍內(nèi)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風險。
2、約定掛名的法律責任風險:因為約定掛名的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股權轉讓的法律行為中,所以因約定掛名而在實務中發(fā)生的糾紛則往往涉及到公司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效力問題。對于股權轉讓后未進行登記而是否影響股東資格的取得,筆者認為應根據(jù)在股權轉讓后當事人的行為狀況來確定,不能簡單肯定或否定。
但一般認為在各種要件具備的前提下,僅僅未進行工商變更登記,應當肯定其股東資格。根據(jù)我國《合同法》及其解釋的立法精神,只有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在登記后生效的,才依此認定合同的效力,比如《擔保法》中關于抵押權生效的規(guī)定。
掛名股東分兩種,一種是被借名而掛名的股東另一種是約定掛名的股東。兩者的都存在一定的法律責任風險,掛名股東不但不會享有股東的權利,卻存在在其出資范圍內(nèi)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風險。
有限公司合并的股東會決議范本
股東知情權糾紛案件的法律主體由誰
一人有限公司法人擔任不是股東是否可以?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股權轉讓要求有什么
2021-01-17不是上市公司能進行股權融資嗎
2021-02-12碰撞痕跡鑒定結果不服怎么辦
2021-01-19公司在試用期開除員工有經(jīng)濟賠償嗎
2021-01-19欠款強制執(zhí)行會抓人嗎
2021-02-04企業(yè)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土地糾紛是找村長辦事嗎
2020-12-16新農(nóng)村建設必須拆除老舊房嗎
2020-12-29簽了就業(yè)協(xié)議又想解約
2020-12-16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只能約定幾次
2021-02-22勞動法規(guī)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公司虧損沒錢發(fā)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nèi)容
2021-02-13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保險公估人有哪些職責
2020-12-13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擅自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如何處罰
2020-12-22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chǎn)執(zhí)行怎么辦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