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股東資格沒有除斥期間,只有訴訟時效,如果已經過了訴訟時效的,可能會喪失勝訴權。股東資格確認訴訟的審查標準問題
公司法規定,股東可以分期繳納出資,實行分期繳納出資的,股東雖未出資,公司可以成立,沒有出資仍可取得股東資格。即股東出資和股東資格可以分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又規定了公司股東瑕疵出資的民事責任,進一步明確如果符合股東資格及股權的外觀形式,即使股東違反出資義務,也應確認股東資格。
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三條同時規定,當事人之間對股權歸屬發生爭議,一方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其享有股權的,應當證明以下事實之一: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已經受讓或者以其他形式繼受公司股權,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依據該條規定,當股權歸屬發生爭議時,當事人應當提供取得股權的實質性證據,證明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即通過出資、認繳出資方式或者受讓方式依法原始取得或者繼受取得股權。
根據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的前述規定精神,公司股東取得完整股東資格和股東權利,必須符合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實質要件是出資,形式要件是對股東出資的記載和證明,即公司章程記載、股東名冊記載、工商部門登記。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不僅僅發生在公司股東與股東或者股東與公司之間,在公司債權人要求公司股東承擔有限責任之外的其他民事責任時,也必須對當事人是否具有公司股東資格進行確認。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強調股權取得的形式要件的意義在于對公司股東之外的第三人利益的保護。對于公司內部關系而言,實際出資是股東對公司最重要的義務。因此,對于股東資格確認訴訟,首先應當區分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性質是屬于公司內部法律關系還是公司股東與公司之外第三人之間的公司外部法律關系,然后確定相應的審查標準:在訴訟涉及股東與公司之外第三人之間的外部關系上,應貫徹外觀主義原則,保護外部善意第三人因合理信賴公司章程的簽署、公司登記機關的登記、公司股東名冊的記載而作出的行為效力;在公司股東之間因股權歸屬產生爭議時,應注重股權取得的實質要件,即是否實際出資,是否持有出資證明書,是否行使并享有股東權利。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辭退、除名和開除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9離婚時未予分割的房產,復婚后該如何認定?
2021-03-03房屋賣了又辦理抵押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1-01-03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勞動合同可以自由約定條款不,以約定哪些條款
2020-11-25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勞動爭議處理機關是如何處理因養老保險而引起的勞動糾紛
2020-12-07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4s店說幫買保險但沒買不計免賠怎么辦
2021-03-22保險賠完肇事者還賠嗎
2021-03-10停車開門事故保險賠嗎
2020-12-14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區別
2020-11-15集體土地出讓合同范本
2020-12-17土地轉讓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28土地轉讓契約怎么寫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