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股東有時僅將自己所持股權中的一項或多項權能(如分紅權、表決權)轉讓給他人。權能可否分別轉讓問題要進行具體分析。
就分紅權而言,股東可將自己在特定期間(包括公司存續期間)內的分紅權讓渡給他人。例如,股東可與他人達成協議,將自己的全部分紅或分紅中的特定比例轉讓(包括贈與)給其他股東或股東外的第三人。分紅權具有雙層涵義:一是抽象股東資格中的特定權能,即抽象的期待權;二是經由股東會分紅決議而轉化為債權的民事權利。雖然從理論上說,股東有權處分雙層涵義上的分紅權,但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紅權僅限于債權化的民事權利。
就表決權而言,股東也可將自己在特定期間內的表決權讓渡或處置給他人(包括設定表決權信托)。根據新《公司法》第43條,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可見,股東雖然持股比例高、但表決比例低,或當事人雖貴為股東、但不享有表決權的現象均屬正常。當然,表決權的買方(包括受托方)在行使表決權時應依法行事,恪守誠實信用原則,其行使的表決權不得逾越有權處分股東的表決權范圍。
實踐中,有些控制股東將其出資取得的部分股權贈與對公司具有特殊貢獻的高管或技術骨干,同時明確此種股權的受贈人只能行使分紅權,但不得享有表決權、轉讓權,此類股權亦不得繼承。此種做法中的贈與財產與其說是股東資格或股權,不如說是股權中的分紅權;至于股權中的其他權能仍然操諸贈與人之手。這一做法應屬有效。至于此種做法應載明于公司章程,抑或贈與人與受贈人之間的協議,均無不可。
并非所有股東權利皆可自由讓渡。股東依新《公司法》第35條享有的優先認繳出資權即其適例。該股東權利的行使以股東資格存在為前提,倘若第三人不存在股東資格,則其是否有權優先認繳出資有賴于其他股東是否同意。股東代表訴訟提起權也不得脫離股東資格而轉讓。因為,新《公司法》第152條規定的股東代表訴訟提起權亦以股東資格之存在為前提。第三人既缺乏股東資格,自然無權提起股東代表訴訟。此外,禁止股東代表訴訟提起權之單獨轉讓有助于預防不肖之人濫用股東代表訴訟對公司或他人“敲竹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共同過失犯罪是否屬于刑法中規定的共同犯罪如何處罰
2021-02-08股東直接訴訟的被告
2021-02-05以公司盈余資產支付股權受讓款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2021-02-24保證人死亡后保證合同的效力是否終止
2021-01-14非法雇傭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0-12-04簽訂廠房租賃合同時應該注意什么
2021-01-18終審判決一審法院會收到嗎
2020-12-20繼承開庭到判決多長時間
2021-02-05涉外婚姻怎樣辦理結婚證
2020-12-12發回重審的案件能否移送管轄
2020-11-14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賣房合同代理簽字成立嗎
2021-02-06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1-24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遇到保險糾紛應該怎么辦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