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相關法律賦予法院對仲裁裁決的司法審查實行“雙軌制”[①],即仲裁裁決的不予執行制度和撤銷制度要區分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這兩種制度有以下相同和區別之處:
(一)不予執行與撤銷仲裁裁決制度的相同之處
1.性質相同。法院對仲裁裁決進行司法監督的途徑包括:對仲裁協議效力、仲裁裁決的效力和可執行力的認定[②],所以,不予執行和撤銷制度都是法院對仲裁裁決監督的重要措施之一。
2.對當事人的后果相同。仲裁裁決被法院裁定不予執行或撤銷后,當事人可就案件提起訴訟,或達成新的仲裁協議進行仲裁。
3.不予執行與撤銷涉外仲裁裁決的情形相同。根據《仲裁法》第70、71條的規定,被申請人/當事人出證據證明涉外仲裁裁決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撤銷。
(二)不予執行與撤銷仲裁裁決制度的區別
1.不予執行與撤銷國內仲裁裁決的法定情形不同。《民事訴訟法》第217條關于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理由的第4項和第5項分別是: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而《仲裁法》第58條關于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理由的第4項和第5項分別是:裁決所依據的證據是偽造的,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而且,人民法院還可以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為由撤銷仲裁裁決。決定理由的不同表明,人民法院在審查撤銷仲裁裁決時,側重對于仲裁裁決的事實認定進行審查;而在審查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時,既審查仲裁裁決所認定的事實,又審查仲裁裁決所適用的法律。
2.申請的主體不同。有權提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只能是被申請執行仲裁裁決的一方當事人;而有權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當事人可以是仲裁案件中的任何一方當事人,不論其是仲裁裁決確定的權利人還是義務人。
3.管轄法院不同。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只能向申請執行人所提出執行申請的法院提出,而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9月8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仲裁法若干問題解釋》)第29條對申請執行仲裁裁決的法院做出了明確規定,即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4.申請的時間不同。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是在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之后,法院對是否執行仲裁裁決作出裁定之前;而當事人請求撤銷仲裁裁決的,則是應當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業拆借業務應遵循怎樣的規則
2020-12-17簽拆遷合同房子被挖政府又說不行怎么辦
2021-03-11征地拆遷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1-14傷殘鑒定是如何的
2021-02-15<交通事故篇> 何為飲酒駕車、醉酒駕駛,該如何處罰?
2021-03-11交通死亡事故最高賠償多少錢
2020-12-21母親的欠條以子女的名義起訴可以嗎
2020-12-17訴前財產保全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6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勞動合同期限錯了還有效嗎
2021-02-15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勞動監察部門能否確立勞動關系
2021-02-10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食物中毒屬于意外險嗎,可以理賠嗎
2020-11-30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險
2020-12-12家庭財產兩全保險條款范本
2021-03-11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