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使用訴訟時效是否存在
對于合同解除權而言,其是沒有訴訟時效的,而只有除斥期間。當事人必須在規定的除斥期間內行使合同解除權。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具有如下特點:
1、除斥期間一般是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2、除斥期間消滅的是權利人享有的實體民事權利本身,如追認權、撤銷權、解除權等。
3、除斥期間規定的是權利人行使某項權利的期限,以權利人不行使該實體民事權利作為適用依據。
4、除斥期間是自相應的實體權利成立之時起算。
故而,合同法所約定的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該一年的期間為法定的期間,而非除斥期間,其后面規定的五年期間為除斥期間。
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
關于行使合同解除權的方法,《合同法》第96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
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等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可見,解除權行使的方式主要可分為通知與進行批準,登記。
1、以通知解除合同。在 行使解除權的方式上,中國合同法采用德國民法的立法體例,在本法條中的第一項即規定了當事人一方在約定解除事由或法定解除事由發生而欲行使解除權時,必須 通知相對人,合同自通知到達相對人時發生解除的效力。此外,合同法草案曾規定以“情事變更”為由要求解除合同的,必須通過法院或仲裁機構加以裁決才能發生 法律效力。但后來并未采行,主要是考慮到如何劃分正常的商業風險和情勢變更較為困難,掌握不好,有可能使有的當事人規避正常的商業風險,有的法官也可能濫 用這項權力,甚至助長地方保護主義等不利因素。所以最終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規定,任何情形下解除權人行使解除權都只須以意思表示通知對方即可,不必通過法院 判決或仲裁機構仲裁。
解除合同使用訴訟時效是不存在的,但是具體的問題處理,需要自己在實際的情況中結合有關的法律,從而合理的處置,但是自己的利益維護會存在一定的約束,在具體的時間的上雖有規定,但是不是訴訟時效,因此自己要積極的踐行有關的規定。
2020年最新訴訟時效中斷的計算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時效屆滿能否重新確認債權的幾個批復附解析
國家賠償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顧問和外聘律師的區別
2021-03-01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是指什么
2021-01-01對廣播電視組織權的限制有哪些呢?
2021-02-22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擔保合同的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0-11-19主板上市條件是什么法律規定
2020-11-25民事調解到期不給錢如何處理
2020-11-26配偶不出面可以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12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了解人壽保險的訴訟時效和免責事由
2021-02-13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自家車撞自家車的話保險要賠償嗎
2021-02-11保險代理人的類別可以分為哪幾種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