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有沒有訴訟時效限制?
行政不作為是有訴訟時效限制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之規(guī)定,行政訴訟時效應當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一般訴訟時效。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guī)定。
第二,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于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1、行政不作為的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成為行政主體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其一必須享有行政權力;其二必須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其三必須能夠承擔由于實施行政活動而產生的責任;其四行政主體必須是組織,個人不能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具有作為的行政義務。行政不作為義務應符合以下條件:其一,必須是與行政主體的行政職責相關的行政為義務,而非其他性質的作為義務。其二,必須是在行政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中有明確、具體規(guī)定的作為義務而非道義上的要求。
3、行政主體有履行行政義務的可能性。雖然行政主體負有行政義務,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意外事件以及不可抗力,導致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由于非主觀的原因而不能及時履行行政義務,便不能認定為行政不作為。只有在行政主體具有履行義務的可能性,而由于故意或過失沒有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間作為的,才能構成行政不作為。
4、行政主體在客觀上具有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內不履行行政義務的事實。
三、 行政不作為的特征
1、違法性。違法性是行政不作為的本質特征。由于行政主體沒有在法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內履行其行政義務,所以,行政主體一旦被認定構成行政不作為,就意味著這種行政不作為必然違法,從理論上講根本不存在合法的行政不作為,合法的行政行為必然不構成行政不作為。行政不作為在本質上是對其應該保護的法益的一種放棄,必然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因此,行政不作為只能是一種違法行為。
2、消極性。行政不作為是行政主體對其職權職責的放棄,客觀上表現(xiàn)為怠于履行職責的消極性。行政不作為的消極性在主觀上表現(xiàn)為行政主體對其行政職權的放棄,在客觀上表現(xiàn)為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所承擔的行政義務。
3、程序性。判斷行政主體的行為是作為還是不作為,最基本的是要看其是否啟動并完成了行政程序。只要行政主體啟動并完成了行政程序,行政主體的行為都屬于法律意義上的積極作為行為,不構成行政不作為。
4、非強制性。行政作為一經作出就產生法律上的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zhí)行力,相對人若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起訴,又不自動履行,行政主體可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而行政不作為本身不具有明確設定義務或剝奪權利的內容,相對人沒有履行義務的約束,不存在強制執(zhí)行的效力。
行政不作為的訴訟時效也是普通的訴訟時效,但是起訴政府部門的過程當中,如果遭到惡意阻撓,在惡意阻撓期間耽誤的時間根本就不計算在訴訟時效內。只不過,其實也很少有普通民眾會因為行政不作為提起訴訟,因為相比起行政不作為給自己帶來的損失,維權成本是很大的。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訴訟時效中止的計算是怎么樣的?
訴訟時效中止的條件需要滿足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屬于聲譽罰嗎
2020-11-17最新的申請土地確權的步驟是什么
2021-01-20最新勞動法是哪一年頒布的
2021-02-22無效的結婚證民政局給處理撤銷嗎
2021-03-05原產地標記如何認證
2020-12-31女婿要給贍養(yǎng)費嗎
2020-11-15交通事故誤工費需要哪些證明
2020-12-12房產怎么解除抵押
2021-02-21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未約定授權期限合同不成立嗎
2020-11-14土地確權后能否做擔保抵押
2020-12-02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違反競業(yè)限制造成實際損失如何舉證
2020-12-11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務合同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02勞務派遣能否約定競業(yè)限制
2021-02-02兒童意外險不得超過多少
2020-12-30保單詳細條款到底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021-02-06怎么對保險業(yè)非法集資處理
2020-12-07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