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處理行政不作為亂作為?
根據投訴和舉報認真開展調查落實工作,對情況屬實的,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視其錯誤事實、情節輕重和造成的后果,給予批評教育、責令做出書面檢查、通報批評、責令待崗、取消執法資格或行政處分等處理。
二、行政不作為的義務來源
第一,法律直接規定的行政作為義務。這種法律正面規定的行政作為義務只能來自狹義的義務性法律規范,禁止性或授權性法律規范都不能正面體現行政作為義務。
第二,法律間接體現的行政作為義務。所有授權性法律規范均隱含相應的行政職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行政作為義務。另外,行政相對人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規范也隱含行政主體的行政職責,從而包容著行政作為義務。
第三,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以外的行政規范性文件規定的行政作為義務。
第四,先行行為引起的行政作為義務。它指由于行政主體先前實施的行為,使相對人某種合法權益處于遭受嚴重損害的危險狀態,行政主體因此必須采取積極措施防止損害發生的作為義務。第五,合同行為引起的作為義務。行政主體因訂立行政合同所產生的作為義務。
上述五個方面的行政作為義務雖然表現形式各異,但其精髓是義務法定。因為對于行政主體而言,其義務即是其職責,而行政主體的職責必須是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的。這是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相對于行政法責任,如果行政職責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那么行政主體就不能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然后,現實中行政主體職責因行政行為形式的不同而變化多樣,如行政附隨義務即是先行行為引起的行政作為義務,從表現上看,只是因行政行為的發生而隨機產生的另外一種義務。但實質上這一附隨義務也是存在著法律依據的,也就是必須以先行行政行為的法定作為義務為根據。又如行政契約的作為義務。從表面上看,契約是合同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產物,當然合同的義務也是雙方約定的結果。但行政契約的最高原則不是意思自治而是法治原則,這與民事契約有本質的區別。也就是說,行政契約的成立,是以行政主體法定職責為根據和內容,行政契約的訂立過程也是就行政主體以職責范圍的內容向行政對方發出要約,而相對方據此決定是否作出承諾。可見,行政合同中行政主體的作為義務不是合同主體雙方約定的結果,而是先定于行政主體法定職責而存在。因此,盡管形式各異,行政作為義務貫徹的仍然是義務法定原則。
三、行政不作為的侵權
從理論上,行政不作為可以構成行政侵權,并應當承擔行政侵權責任。但是中國《國家賠償法》關于行政賠償中,并未明確規定行政不作為造成相對方損害的行政賠償責任。由于行政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法律規定,在國家賠償法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違法的行政不作為可否構成行政侵權責任便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從法律規定看,《國家賠償法》并沒有完全排除行政不作為的侵權賠償責任。可以認為《國家賠償法》中的“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或“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包括了行政不作為違法。從立法原則可以推定,違法的行政不作為是導致行政侵權的重要的行為方式,不應當也不可能將違法的行政不作為排除于行政侵權責任之外。確認違法的行政不作為的侵權責任,有利于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有利于促使行政主體依法行政,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中國的法律責任體系。如果對行政不作為侵權行為不給予否定評價,不責令加害人對受害人遭受的損害予以賠償的話,就會出現有違法行為,而無有力監督;有實際損害,而無有效救濟的現象。如果將違法的行政不作為排除于行政侵權責任的范圍以外,無異于縱容行政主體可以任意的不履行職責。
但《國家賠償法》未明文規定,不得不說是其立法上的疏漏,當然國家賠償法立法的缺失,可以通過完善立法加以彌補。2001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是否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中規定:由于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應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這一司法解釋雖然針對公安機關,但一定程度地彌補了《國家賠償法》立法上的不足。從國外情況看,凡是建立了行政賠償制度的國家,沒有完全排除不作為違法的行政侵權賠償責任的。如根據美國的《聯邦侵權賠償法》規定,美國的行政賠償責任的范圍,不僅及于政府官員的違法作為行為,而且包括其不作為行為。例如,在公共場所發生打架斗毆事件,警察在場不加制止,警察局對其造成的傷害或損失應負賠償責任。
行政不作為與行政作為的基本區別在于,其不具有行為的實在性。從某種角度說,行政不作為只是法律上擬制的行政行為的存在。因此,對違法的行政不作為侵權責任的追究,也應當有別于普通的行政行為的侵權責任。關于行政不作為侵權的構成要件,有學者認為,行政不作為與行政行為在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的根本區別在于:由于行政作為有合法與違法之分,行政作為的侵權首先要認定行政作為的違法性質;而行政不作為只有違法一種情況,因而,對行政不作為的行為侵權責任的認定上,只要確定行政不作為是否存在,而沒有必要分析行政不作為是否違法。
行政不作為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應當遵循一般行政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原則性要求,同時,作為一種特殊的行政行為形式,行政不作為的侵權責任也表現為一定的特殊的規律性。有學者認為,行政不作為侵權責任必須具備以下構成要件:第一,必須是負有積極實施法定行政作為義務的行政主體(包括其工作人員、被行政主體委托的個人)的行政不作為違法行為。第二,行政不作為違法客觀存在。第三,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造成了實際的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損失無法得到其他賠償,如果已經得到賠償,國家就不再承擔賠償義務。第四,行政不作為違法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實際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
綜合上面所說的,行政不作為一般針對于的主體就是我國的國家公務人員,對于此人員在作出此行為的時候執法人員就會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來給出相應的處罰,一般情況越嚴重所要得到的處罰就會更重,所以,遵守紀法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行拆除屬于什么行為
2021-01-15地役權與其他用益物權一并轉讓是如何的
2021-02-18公司合并后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1-24有家暴的婚姻按法律怎么處理
2021-02-02私有房向機關等出租或出售的規定
2020-12-28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對用人單位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規定
2020-12-12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試用期轉正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22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保險公司是否應被追加為被告
2021-02-25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一般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1-25保險經紀人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2021-03-19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強制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7管理保險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6投保人在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