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多久可以認為不作為?
行政不作為多久可以認為不作為的這個問題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規定,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
1、行政不作為的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成為行政主體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其一必須享有行政權力;其二必須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其三必須能夠承擔由于實施行政活動而產生的責任;其四行政主體必須是組織,個人不能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具有作為的行政義務。行政不作為義務應符合以下條件:其一,必須是與行政主體的行政職責相關的行政為義務,而非其他性質的作為義務。其二,必須是在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中有明確、具體規定的作為義務而非道義上的要求。
3、行政主體有履行行政義務的可能性。雖然行政主體負有行政義務,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意外事件以及不可抗力,導致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由于非主觀的原因而不能及時履行行政義務,便不能認定為行政不作為。只有在行政主體具有履行義務的可能性,而由于故意或過失沒有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間作為的,才能構成行政不作為。
二、行政不作為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在依申請的行政案件中,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不予受理或受理不予答復。如高谷鎮大青村四組訴彭水縣國土局不處理土地糾紛一案。
2、在依職權的行政案件中,對受害人請求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申請或行政主體自己發現的需要立即實施救助義務的情形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拖延履行行政義務。
3、在接到行政相對人的許可申請,求助申請或依職權發現相對人需要立即實施救助義務的情形后,借故擺脫,無正當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內拖延履行行政義務。
4、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約定的行政義務,如張丹等五人訴彭水縣人事局、縣計生委不履行人事行政合同一案。
5、不履行基于行政主體的自身行為所派生的行政義務,如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后,賠償請求人向行政主體請法語行政賠償,行政主體不予答復的行為。
關于不作為多久可以認為不作為的這個問題,前提條件是法律要先規定相關行政行為的法定期限,目前為止只有行政復議的法定期限明確了是60天。其他絕大多數行政單位辦理業務的時間根本就無法可依,所以行政機關拖拖拉拉的行政態度是常有的。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侮辱婦女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21質押合同是諾成合同還是實踐合同呢
2021-01-01農民土地入股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1刑事附帶民事審判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05抵押擔保是不是就是抵押貸款
2020-11-17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督促程序標的費用
2020-11-12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
2020-12-13無證遺產房產怎樣保全
2020-12-12轉繼承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6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關于房產繼承的問題
2020-11-18競業限制的期限最長是多少?
2021-01-07勞動仲裁委直屬哪個部門管轄
2020-11-12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飛機延誤賠償的標準
2021-03-04保險合同成立和保險合同形式是什么
2021-03-05保險經紀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2被保險人放棄向第三人索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29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有關問題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