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多久可以認為不作為?
行政不作為多久可以認為不作為的這個問題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規定,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
1、行政不作為的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成為行政主體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其一必須享有行政權力;其二必須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其三必須能夠承擔由于實施行政活動而產生的責任;其四行政主體必須是組織,個人不能成為行政主體。
2、行政主體具有作為的行政義務。行政不作為義務應符合以下條件:其一,必須是與行政主體的行政職責相關的行政為義務,而非其他性質的作為義務。其二,必須是在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中有明確、具體規定的作為義務而非道義上的要求。
3、行政主體有履行行政義務的可能性。雖然行政主體負有行政義務,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意外事件以及不可抗力,導致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由于非主觀的原因而不能及時履行行政義務,便不能認定為行政不作為。只有在行政主體具有履行義務的可能性,而由于故意或過失沒有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間作為的,才能構成行政不作為。
二、行政不作為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在依申請的行政案件中,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不予受理或受理不予答復。如高谷鎮大青村四組訴彭水縣國土局不處理土地糾紛一案。
2、在依職權的行政案件中,對受害人請求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申請或行政主體自己發現的需要立即實施救助義務的情形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拖延履行行政義務。
3、在接到行政相對人的許可申請,求助申請或依職權發現相對人需要立即實施救助義務的情形后,借故擺脫,無正當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內拖延履行行政義務。
4、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約定的行政義務,如張丹等五人訴彭水縣人事局、縣計生委不履行人事行政合同一案。
5、不履行基于行政主體的自身行為所派生的行政義務,如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后,賠償請求人向行政主體請法語行政賠償,行政主體不予答復的行為。
關于不作為多久可以認為不作為的這個問題,前提條件是法律要先規定相關行政行為的法定期限,目前為止只有行政復議的法定期限明確了是60天。其他絕大多數行政單位辦理業務的時間根本就無法可依,所以行政機關拖拖拉拉的行政態度是常有的。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中申請人應該承擔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08安全施工的強制性標準是什么
2021-03-19先離婚后告重婚可以嗎
2020-12-17商號可以質押嗎
2021-01-30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主合同無效補充合同有效嗎
2021-03-22勞動關系狀態種類有哪些
2021-02-06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對于產品責任及產品責任法你了解多少
2021-03-25海上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保險事故中“第三者”的認定
2021-03-15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單位失業保險金沒買合法嗎
2021-01-13人壽保險受益人包含有哪些
2021-01-08兒童意外傷害保險選購指南
2021-02-07土地承包都經常出現哪些法律法規問題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