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避行政范圍的人物有哪些?
1.當事人中有其親屬的。這里的親屬究竟包括哪些人,各國的法律規定并不一致。瑞士《行政程序法》規定“為當事人之直系血親或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或與當事人有婚姻、婚約或收養關系者。”奧地利《行政程序法》將“配偶、血親、姻親之尊卑親屬、侄(甥),或其他更近之血親或同等之姻親”列為親屬。葡萄牙《行政程序法》規定了“其配偶、任一直系血親或姻親、二等親內之旁系血親或姻親”為親屬。
2.與當事人的代理人有親屬關系的。當事人參與行政程序,有時聘用代理人為其提供法律幫助,以便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處理本案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該代理人之有親屬關系,實際與無異于與當事人的親屬關系,在此種情況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回避,可能會導致案件處理不公。
3.在與本案有關的程序中擔任過證人、鑒定人的。行政案件在調查程序中,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為證人向調查人員提供了證言,或者以專家的身份就案件的專門問題做出鑒定結論,他們提供的證據成為行政機關處理本案的證據之一。
4.與當事人之間有監護關系的。監護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人身、財產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權益的監督和保護。這種職責的承擔者在法律上稱為監護人。
5.當事人為社團法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為其成員之一的。現代社會公民有結社的自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有的公民身份不影響其參加社團組織,如集郵協會、書法協會等,當這些社團組織成為案件一方當事人時,作為成員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因與該社團之間的關系,失去了處理本案的資格。
6.與當事人有公開敵意或者親密友誼的。公開敵意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曾公開向本案的當事人或者在當事人不在場的其他公開場合表示過對其的憎恨,或者極不友好的言語。
7.其他有充分證據可以證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能公正處理案件的。這是一個兜底說明。除上述情形外,如一方當事人有充分證據證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可能有偏私的情況,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即喪失處理案件的資格。
綜合上面所說的,行政回避一般就是在處理事務的過程中,而不能對此案件進行處理的人物,而這些人物一般我國也是專門有所規定,只要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人物一般是不能參與其中的,所以,只要能夠提現出法律的公平性,那么就一定要按流程來進行辦理。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包括什么
民事訴訟法回避方式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回避對象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醫鑒定輕微傷害標準
2021-01-20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要件和范圍是什么
2020-12-12一般累犯會加重幾個月
2021-03-17二審終審駁回之后去一審法院嗎
2021-01-15組織、領導、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021-03-22二級傷殘標準
2021-02-15領結婚證要財產公證嗎
2021-03-02簽了一年的合同沒到一年可以走嗎
2021-02-20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
2020-12-24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勞動者可以去哪兒投訴
2020-11-22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的一些法律問題
2020-11-08人壽保險的受益人是誰,人壽保險該怎么理賠
2021-02-08人身保險合同終止條件是什么
2021-01-02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保險合同對于違法行為是否免責
2021-03-014s店說幫買保險但沒買不計免賠怎么辦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