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的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
根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六十條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的規定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未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二)沒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行政機關收到申請滿60日起計算。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如征地拆遷類案件中當事人面臨違法暴力強拆時撥打110報警),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二、如何界定
理論界大體有四種主張:程序說主張,應從行政程序方面區分行政作為與行政不作為,只要行政主體作出了一系列的實質性程序行為,即表現出積極的作為狀態,無論該行為在實質內容上反映的是‘為’或‘不為’,都應該是行政作為,反之就是不作為。因此, 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負有作為的法定義務,并有作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為的行為。(黃志強《行政不作為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實質說主張,行政不作為是行政主體消極地不做出一定的動作,但要分方式的不為和內容的不為。方式有‘為’,但反映的內容是不為,則是形式上有‘為’而實質上‘不為’,也是不作為。“(陳小君、方世榮《具體行政行為的幾個疑難問題識別研析》);違法說主張,在行政違法理論中,沒有合法的不作為。行政不作為就是行政不作為違法,是指行政機關、其他行政公務組織或公務人員負有法定的作為義務卻違反該規定而不履行作為義務的行為。(楊解君《行政違法論綱》);評價說主張,討論行政不作為以及對其提起訴訟的前提是不作為存在著違法的可能性,而非現實性,行政不作為違法只能是審查后的結果,而非提起審查前的結論。
公職人員在進行工作時一定要按照相關的規定去執行,這樣也是為了更好的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權益,如果公職人員以及相關部門有行政不作為的情況下公民是可以向上級主管機關投訴或者是申請行政復議,那么當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也是需要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
2020-11-23買賣雙方約定低價食品變質賣方不負責是否有效
2020-11-20外貿公司注冊流程有哪些
2020-12-02二維碼有專利嗎
2020-12-14申請傷殘鑒定有什么程序
2020-11-14打人致輕微傷可以立案嗎
2021-01-01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抵押貸款要壓房產證原件嗎
2020-11-13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用人單位招工能否收押金
2021-01-19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勞動關系
2021-02-03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保險公司歡迎強三險 經常肇事者須付高額保費
2020-11-23定值保險合同可以適用于哪些
2021-01-12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如何的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