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訴訟法的回避過程是什么?
在行政訴訟中,回避原則是指承辦行政案件的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遇有法律規定應當回避的情形時,應當經過法定程序退出行政訴訟活動。回避適用于審判人員、書記員、勘驗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等。行政訴訟法第6條和第47條分別對回避作了明確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7條的規定,回避的條件是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回避分為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兩種。前者指符合法律規定的人員主動申請回避,后者指訴訟當事人申請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應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申請回避,可以口頭提出,也可以書面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加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1989年4月4日通過,自1990年10月1日實施。現行版本為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針對于《行政訴訟法》之中規定的相關回避原則,首先要根據其事實情況來判斷相關人員是否跟當事人是否有一定的關系。一般是生對于書記員翻譯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在法庭上工作的人員。這樣保證了該案件是屬于合法并且比較公正的一項程序。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有哪些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01最新判例,醉亡男子同飲者無責
2021-01-1615萬的款付律師費多少
2021-03-05社會團體能否強行變更法人
2020-12-11商標權的攤銷期限是多久
2021-01-03農村非婚生子罰款多少錢
2020-12-04二審推翻一審結果一審法官會被追責嗎
2021-01-30離職時降工資合法嗎
2020-11-20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勞務合同人身損害是否給予賠償
2021-03-11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投資型保險的費用及給付型態
2020-11-30團體意外傷害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9佛山市某宗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7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江蘇通州最低職工保險,職工自己需繳多少
2020-12-20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如何認定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