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訴訟回避復議決定效力是怎樣的
如果當事人對行政訴訟回避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人民法院應當對復議作出決定,復議決定一經作出,既生效了。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回避有兩種: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是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 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審判人員主動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其他程序的審判。但是,經過第二審程序發回重審的案件,在一審法院作出裁判后又進入第二審程序的,原第二審程序中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受本條規定的限制。
審判人員應當回避,本人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應當決定其回避。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以及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的姓名、職務等相關信息。
人民法院依法調解案件,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以及主持調解工作的審判人員及其他參與調解工作的人員的姓名、職務等相關信息。
回避的規定同時適用于其他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當事人申請回避是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
綜上所述,行政訴訟回避復議決定效力是當事人可以對不服的決定提出申請復議,避免因為其利害關系影響到案件的公證審判,所以是有權利復議申請當事人進行回避,但是需要說出正當的理由,并且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來。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公證員回避的法定情形有幾種
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確定刑事證據的關聯性
2021-03-182020嚴重醫療事故是什么意思,嚴重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16商標近似判斷原則有哪些
2021-02-04交通事故對方不處理怎么辦
2021-03-17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房屋抵押登記流程
2021-03-05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按揭的房產可以贈與未成年兒子嗎
2021-01-12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怎樣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24承包合同到期未收回動遷怎么辦
2021-01-08離婚后,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將會被如何處理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