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案件回避時間申請是怎么規定的?
根據《最高法院解釋》第47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 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審判人員主動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二、行政案件中回避制度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抄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審判人員認襲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知長道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
三、行政知案件的審理期限是多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和第六十條規定,對于一審行政案件,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判決。有特殊情況需道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對于二審行政案件,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二審案權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不管是行政還是民事案件,如果需要審判人員回避的話,都應該在法定時間內遞交回避申請書,當然了,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為了確保案件的判決結果是公正的,通常不需要當事人遞交回避申請書,自己也就主動避嫌了。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3204201611424582
江蘇瑞鴻律師事務所
簡介:
高柔艷律師,畢業于蘇州大學,獲得法學與工商管理雙學位,中共黨員。法學理論扎實,實務經驗豐富。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怎樣才能知道工傷認定有沒有上報
2020-12-27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08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不動產證的房子可以買賣嗎
2020-12-19交通事故鑒定費屬于強制險賠償嗎
2021-02-12行政處罰繳款期限為多久
2021-01-17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招標文件中的合同條款可以改嗎
2021-02-17打架斗毆如何如何處罰
2021-01-08房產證抵押貸款所需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4撫恤金需要申請嗎
2020-11-16反擔保人未簽字反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29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退股能否競業限制
2020-12-31勞動關系狀態種類有哪些
2021-02-06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告知義務
2020-11-21耕地占用稅的適用稅額由誰規定
2021-01-25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什么權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