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企業偷稅漏稅工商局管嗎
工商是沒有權利查稅務的,會稅務應該由稽查局查,結果根據法律規定來判定。 《刑法》第二百另一條: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 以下罰金。
新刑法對“偷稅罪”的新表述
對比新舊法律條文的修改(新舊刑法對偷稅罪的規定附后),可以看出:
1、摒棄了偷稅概念。從通常含義上說,“偷”是指將屬于別人的財產據為己有,而在稅收問題上,應繳稅款原本屬于納稅人的合法財產,之所以發生偷逃稅行為,是因為納稅人沒有依法履行繳納稅款的義務,因此,偷稅同為與平常概念中的盜竊行為不同,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繳納稅款”的表述,從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對“偷稅”概念的認識已出現變化。
從本質上講,稅收是國家憑借強制力對納稅人的財產進行的無償占有;從稅收契約論的角度來講,稅收是納稅人換取政府公共服務而提供的對價。從這個意義上說,逃避繳納稅款是納稅人違背一種給付義務。改變罪名的提法,更加符合一般的法理和常識,更加人性化,體現了我國立法的進步。
2、設立了逃稅罪名。將罪名由“偷稅罪”改為“逃稅罪”,用“逃避繳納稅款”取代“偷稅”,并將“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規定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此概括性描述顯然比舊的規定更寬泛,更具有“口袋”性質,將更有利于對犯罪行為的認定。尤其是“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5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這一規定的變化,表明了立法者對于經濟犯罪更多傾向于從行為的危害結果角度進行考量,對積極主動挽回國家損失的行為,可依法予以寬大處理。較好地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也比較符合當前提倡的“社會和諧”。
3、對逃稅的手段采用概括性的表述。即:“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以適應實踐中逃避繳納稅款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
4、對構成“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具體數額標準沒再作規定。以“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取代了“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10萬元以上”,修改了定罪量刑的具體數額標準,尊重了納稅人類型、規模、情形等特點,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原則。這既強化了對納稅人合法權利的依法保護,也突出了對涉稅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對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力推進依法治稅進程,深化和諧征納關系,促進納稅人自愿遵從意識的不斷增強。
偷稅漏稅問題的解決在有關的法律會有較重的處罰,畢竟此類問題已經嚴重觸犯國家的刑法,但是最為關鍵的還是需要在合理的區間,否則自己事情的處理就會有著不小的麻煩,一旦自己逾期沒有完成相應的補繳,那么,企業的今后經營都會受到影響。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偷稅漏稅企業所得稅的處罰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非貨幣出資有哪些要求
2020-12-15民法典草案變化:無人照料的“被監護人”誰來保護
2021-01-01孩子撫養費不夠用怎么辦,可以追加孩子撫養費嗎
2021-03-13對撤訴法院如何處理
2020-11-21只有繼承公證書沒有過戶的房產能抵押嗎
2020-12-10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事實勞動關系認定的法律規定
2021-01-02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有什么
2020-12-12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員工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8飛機延誤賠償哪里領
2020-12-02旅游保險法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0-11-30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超額投保出險后如何理賠
2021-01-07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海上貨運保險利益案例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