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規定偷稅漏稅會如何處罰?
《刑法》第二百零三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采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二、新刑法對“偷稅罪”的新表述
對比新舊法律條文的修改(新舊刑法對偷稅罪的規定附后),可以看出:
1、摒棄了偷稅概念。從通常含義上說,“偷”是指將屬于別人的財產據為己有,而在稅收問題上,應繳稅款原本屬于納稅人的合法財產,之所以發生偷逃稅行為,是因為納稅人沒有依法履行繳納稅款的義務,因此,偷稅同為與平常概念中的盜竊行為不同,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繳納稅款”的表述,從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對“偷稅”概念的認識已出現變化。
從本質上講,稅收是國家憑借強制力對納稅人的財產進行的無償占有;從稅收契約論的角度來講,稅收是納稅人換取政府公共服務而提供的對價。從這個意義上說,逃避繳納稅款是納稅人違背一種給付義務。改變罪名的提法,更加符合一般的法理和常識,更加人性化,體現了我國立法的進步。
2、設立了逃稅罪名。將罪名由“偷稅罪”改為“逃稅罪”,用“逃避繳納稅款”取代“偷稅”,并將“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規定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此概括性描述顯然比舊的規定更寬泛,更具有“口袋”性質,將更有利于對犯罪行為的認定。尤其是“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5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這一規定的變化,表明了立法者對于經濟犯罪更多傾向于從行為的危害結果角度進行考量,對積極主動挽回國家損失的行為,可依法予以寬大處理。較好地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也比較符合當前提倡的“社會和諧”。
我國的公民以及相關的企業都是需要履行納稅的義務,如果在計算稅金時出現了任何的隱瞞或者偽造稅務信息也是屬于偷稅漏稅的行為,偷稅漏稅不僅會給國家的稅務收入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是不利于社會的經濟秩序,所以司法機關是會根據偷稅漏稅的具體金額確定處罰措施。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能否判緩
2020-11-30律師風險代理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5標志設計的程序包括什么
2020-12-17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7老人能找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2-14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房屋中介交易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01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實習期最長的是多少
2020-12-31如何理解定期壽險
2021-01-14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車撞了保險公司要肇事者賠償嗎
2021-02-23保險合同違約和侵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6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保險經紀人組織制度
2020-12-13因地鐵拆遷,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拒絕拆遷嗎
2020-12-16拆遷安置房是否可以購買
2020-11-30農村宅基地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6有土地證沒有房產證拆遷怎么辦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