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稅漏稅辦稅人也有法律責任嗎?
關于公司偷稅的責任:第一責任人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如果是逃稅漏稅(偷稅),要看稅務機關的認定了。如果只是公司補稅和罰款,且能按時補繳入庫,就不會再追究個人責任。如果公司沒有補繳能力,予或其他原因稅務收不到此稅款,稅務征收機關就會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立案偵察,這時候就要追究法人代表、會計主管、經辦會計等的法律責任。
二、相關規定
1、摒棄了偷稅概念。從通常含義上說,“偷”是指將屬于別人的財產據為己有,而在稅收問題上,應繳稅款原本屬于納稅人的合法財產,之所以發生偷逃稅行為,是因為納稅人沒有依法履行繳納稅款的義務,因此,偷稅同為與平常概念中的盜竊行為不同,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繳納稅款”的表述,從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對“偷稅”概念的認識已出現變化。
從本質上講,稅收是國家憑借強制力對納稅人的財產進行的無償占有;從稅收契約論的角度來講,稅收是納稅人換取政府公共服務而提供的對價。從這個意義上說,逃避繳納稅款是納稅人違背一種給付義務。改變罪名的提法,更加符合一般的法理和常識,更加人性化,體現了我國立法的進步。
2、設立了逃稅罪名。將罪名由“偷稅罪”改為“逃稅罪”,用“逃避繳納稅款”取代“偷稅”,并將“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規定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此概括性描述顯然比舊的規定更寬泛,更具有“口袋”性質,將更有利于對犯罪行為的認定。尤其是“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5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這一規定的變化,表明了立法者對于經濟犯罪更多傾向于從行為的危害結果角度進行考量,對積極主動挽回國家損失的行為,可依法予以寬大處理。較好地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也比較符合當前提倡的“社會和諧”。
3、對逃稅的手段采用概括性的表述。即:“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以適應實踐中逃避繳納稅款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
4、對構成“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具體數額標準沒再作規定。以“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取代了“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10萬元以上”,修改了定罪量刑的具體數額標準,尊重了納稅人類型、規模、情形等特點,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原則。這既強化了對納稅人合法權利的依法保護,也突出了對涉稅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對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力推進依法治稅進程,深化和諧征納關系,促進納稅人自愿遵從意識的不斷增強。
在我國的法律中明確的規定了任何的企業以及個人在生活工作中都要履行繳納稅金的義務,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偽造或者隱瞞賬目信息進行偷稅漏稅后也是會危害到其他公民和國家的經濟利益,所以司法機關是會對偷稅漏稅的當事人以及違法的企業做出相應的處罰決定。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一般納稅人偷稅漏稅責任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怎么中止孩子的探望權
2021-01-23只有繼承公證書沒有過戶的房產能抵押嗎
2020-12-10車禍賠償一般涉及哪些費用
2020-11-29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企業濫用試用期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18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保險賠償糾紛多,如何有效的解決保險賠償糾紛
2021-02-10不可抗辯條款的期限是多久
2021-02-05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0-11-12《保險法》司法解釋(一)
2020-12-16保監會就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征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08房屋距離修建的鐵路多少就會被征收
2021-02-27拆遷補償安置面積與戶口有關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