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稅漏稅騙稅的區別有哪些?
1、概念不同:
偷稅:故意的少繳或不繳稅款的違法行為。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不繳或少繳稅款,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
騙稅:以欺騙手段非法占有稅款的違法犯罪行為,表面形式合法。納稅人用假報出口等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經過公開的合法的程序,騙得稅務機關信任,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騙取減免稅或者出口退稅的行為,并在表面上具有合法性。
漏稅:無意發生的少繳稅款行為。由于納稅人不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漏繳或少繳稅款的違章行為。如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錯算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
2、方法不同:
偷稅:以欺騙、隱瞞的方式逃避納稅;
騙稅:用欺騙手段獲取出口退稅;
漏稅:并不是主觀刻意為之;
3、違法程度不同:
偷稅:對納稅義務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漏稅:對漏稅者稅務機關應當令其期限照章補繳所漏稅款;逾期未繳的,從漏稅之日起,按日加收稅款滯納金。
騙稅: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條規定,有騙取出口退稅行為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稅收征管法》
第二十八條 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征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緩征收或者攤派稅款。
農業稅應納稅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核定。
第二十九條 除稅務機關、稅務人員以及經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委托的單位和人員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稅款征收活動。
第三十條 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對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負有代扣、代收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稅務機關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
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時,納稅人不得拒絕。納稅人拒絕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報告稅務機關處理。
稅務機關按照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手續費。
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
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三十三條 納稅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減稅、免稅。
綜合上面所說的,偷稅漏稅騙稅這三種行為都是以不合法的手段來逃避稅錢,但對于這三種行為一般都是各有各個條款,而在處罰里面都是會根據不同的條款來進行判決,所以,納稅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義務,這樣才不會承擔法律的責任。
我國刑法偷稅罪量刑標準
偷稅罪還是逃稅罪是怎么區分的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按國家標準怎樣賠償
2021-01-20一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1制毒的犯罪分子會全部被判處死刑嗎
2020-12-19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的全面深化改革有何意義
2021-02-19刮蹭隔天報案有效嗎
2021-02-26承兌匯票丟失如何掛失
2021-01-13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保險合同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05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空運保險合同的條款有哪些
2020-11-08保險費的實質是什么
2021-02-18土地承包關系的時限會有什么影響
2021-03-03出讓土地自建房違法嗎
2021-01-16農村安置房買賣是否受法律支持
2021-03-03國有土地使用權拆遷后怎么處理
2020-12-11商品房拆遷和自建房拆遷補償的區別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