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羅莊區律師 陽春市律師 新會區律師 香洲區律師 漢陽區律師 泗縣律師 嘉善縣律師
不管是否通過中介購房,此時辦理房產過戶都是需要繳納一定稅費的。為了達到避稅目的,最近許多中介推行了一些避稅方法,那么購房的時候通過中介避稅是否合法呢?可能不少人對此都會產生一定的懷疑,關于這個問題,律霸小編收集整理了資料,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通過中介避稅合法嗎
(一)法律對二手房轉讓的營業稅的規定:
國家調整了二手房轉讓的營業稅。按規定,個人購買住宅不足兩年轉手的,將按售房收入全額征收營業稅。對于一些房主,如想逃避營業稅,通過中介機構避稅,是不合法的。
(二)通過中介避稅方法有哪些?
避稅方法一:以租待售。“你的房子雖然是2001年買的,但繳稅是按照房產證的時間計算,所以你的房產證辦下來也要繳納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如果賣房不是很著急的話,可以先租出去,以租待售,這樣等到房產證2年期滿就不用繳營業稅了。”
避稅方法二:把交易價格“做低”。“雖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現在逃不掉,但我們可以把合同上的交易價格做低一些,這樣繳稅的稅基就小,納稅額也會減少。當然,價格也不能太低,否則地稅局會找麻煩,一般是稍高于建委公布的各類級別土地上普通住宅平均交易價格。比如你的房子按照規定平均交易價格應該是 4000元/平方米,買賣合同上就可以定價4100元/平方米,而實際上你可以賣到5000元/平方米。”
避稅方法三:不過戶先公證。“可以先通過合同或公證的形式進行買賣,但先不到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交易登記,待房產所有權滿兩年后,再辦理過戶手續,僅花少量的公證費,就可避免繳納房產交易價格5%的營業稅和相關城市建設稅及教育附加費。”
避稅方法四:找物業改底單。“你可以找物業公司的人,直接把賣房合同的底單改掉,在房產證上直接寫買主的名字,這樣就可以不用繳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了。”
二、通過中介避稅有什么風險呢?
針對以上中介的四種避稅方法,有什么風險呢?
風險一:以租待售――房價變化一方吃虧。目前以租待售是2年期內售房者最普遍采用的避稅方式,雖然這可以充分利用售房者的房屋資源,避免空置損失,但一旦房價在租期大漲,房主因此毀約不再出售房屋,租了幾個月的買主的利益將受到損失,反之亦然。
風險二:把交易價格“做低”――對買房人再次交易不利。高價買賣低價報稅屬于虛假交易,雖然買賣雙方都可以從中占點小便宜,但一旦買房人再次將房子轉讓時,將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由于買入價低,房屋出售時估值也會相應降低;二是由于買入價低,再次賣出和買入價之間的差額就會比較大,再次繳稅時也會相應多繳。
風險三:不過戶先公證――公證效力受質疑。只公證不過戶對買房人來說存在巨大風險,因為在我國的房地產法律、法規中,買賣雙方一旦發生糾紛,房產證是房屋所有權的第一證據,而購房合同屬于次要證據。一旦賣房人將房屋抵押或者轉售,買方人的利益將無法保證。另外,公證機構應該根據房產證的所有權而不是根據買賣合同來做公證,如果雙方發生糾紛走訴訟程序,其公證效力也將受到質疑。
風險四:找物業改底單――合同效力將失去。改了底單就等于改了原來的購房合同,重新簽了一個新合同。原來合同的有效性將失去,而新合同也成了瑕疵合同,一旦發生糾紛,買賣雙方都將面臨權益無法保證的問題。
以上便是對通過中介避稅的方法介紹。從文中可知,中介公司的“避稅”高招聽上去有理“有利”,可誰知道其背后卻也暗藏著巨大的風險,稍不留神,二手房買賣雙方就可能落個“占小便宜吃大虧”的下場。您在選擇購買二手房時不應該鉆這些法律的空子,有問題時,盡量找律師幫忙。
二手房避稅方法有哪些?
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與中介簽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國證券業協會關于發布《推薦恢復上市、委托代辦股份轉讓協議書
2020-12-01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怎樣辦
2021-01-31商標轉讓協議協議不合法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19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個人可以債務重組嗎
2021-02-19關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的幾個常見問題
2021-01-21公款賬戶可以轉到個人賬戶嗎
2021-03-12一位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房產如何繼承
2021-03-23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住房
2021-02-23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2020-11-11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29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怎么知道單位有沒有交保險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