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公司是機構地位于甲省A市的建筑公司。2011年3月,該公司承接乙省B市一家大型化工廠的樁基工程。按照施工合同約定,該項勞務于當年8月竣工,并結算工程價款960萬元。依據營業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公司應在9月向勞務發生地即B市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建筑業營業稅28.8萬元。2011年初,A市地方政府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異地稅款只要回A市納稅,納稅人便可享受地方稅收留成部分的40%稅收返還。在利益誘惑下,**公司沒有按照稅法規定的時間申報繳納稅款,而是編造虛假的工程合同,將工程付款日期提前到4月,以應向B市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稅款的期限超過6個月為由,在2011年11月主動向A市稅務機關申請代開建筑發票、補繳應納稅款和滯納金,并順利得到相應的“稅收優惠”。后因舉報,該公司行為被乙省B市稅務機關查處。B市稅務機關對該公司作出追繳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申報稅款1倍罰款的決定。
法理分析
異地應稅勞務,指納稅人在機構地或者居住地以外從事稅法規定的應稅行為,發生應繳納稅款的義務。這類業務在實踐中很常見。如甲市某貨物銷售公司臨時到乙市從事銷售活動,甲省某建筑公司到乙省提供建筑勞務等等。一般情況下,稅法要求納稅人在機構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而對一些特殊異地應稅勞務,則規定向勞務發生地主管稅務機關繳納稅款。對應在勞務發生地申報繳納而未繳納稅款的,由機構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補征。
本案中,**公司在B市提供應稅建筑勞務,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是,納稅人提供的建筑業勞務以及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應稅勞務,應當向應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因此,該公司應于2011年9月向乙省B市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稅款。
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還規定,納稅人應當向應稅勞務發生地、土地或者不動產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而自應當申報納稅之月起超過6個月沒有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即**樁基公司如果到2012年3月還沒有向乙省B市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其機構所在地甲省A市稅務機關將向其補征稅款。該公司為了騙取所謂的“稅收優惠”,利用這一規定,編造虛假工程合同,將納稅義務時間提前到2011年4月,作出應當向B市申報納稅但已超過6個月的假象。實際上,**樁基公司是2011年11月申報納稅的,僅超過正常申報期限2個月,還應在乙省B市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因此,該公司無論是否作假,在2011年11月向公司機構地A市稅務機關補繳稅款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除以上營業稅相關補征規定外,現行增值稅暫行條例也有類似規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固定業戶到外縣(市)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并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開具證明的,應當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非固定業戶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現行消費稅條例沒有異地銷售行為補征稅款規定。
現行稅法對異地應稅勞務專門作出由納稅人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的規定,其立法本意是堵塞稅收漏洞,防范稅收流失,不曾想被某些人“暗度陳倉”,用來逃避納稅義務或者騙取優惠,其中的稅收風險不言而喻。
風險防范建議
從上述案例可知,異地應稅行為的涉稅風險主要包括征納兩方面。對稅務關機關而言,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責任,應征不征稅款的執法風險,或者違背組織收入原則,“轉拉引”異地稅款的執法風險;對納稅人而言,存在隱匿應稅收入,逃避納稅義務的風險,或者編造虛假經濟合同,騙取“稅收優惠”的稅收遵從風險。針對以上情況,筆者提出以下風險防范建議。
第一,納稅人提供異地應稅勞務時,應嚴格按稅法規定的納稅地點繳納稅款,不得隨意變更。納稅人的任何稅收籌劃都應以合法性為前提,把防范稅收政策風險放在首位,重視稅法的特殊規定,主動規避稅收法律法規的禁止性條款。上述案例中,機構地或者居住地稅務機關在沒有稅收管轄權的情況下,即使補征了稅款,納稅人仍會被應稅勞務發生地稅務機關追繳稅款、滯納金和處罰款。
第二,作為異地勞務發生地稅務機關,要加強稅法宣傳和日常巡查力度,提高稅源精細化管理質量和發票管理水平。應充分利用綜合治稅平臺,及時收集異地應稅勞務的合同簽訂、價款結算等涉稅信息,在稅法規定的納稅義務時間發生后,及時催繳稅款,防止納稅人逃避納稅義務。
第三,作為機構地或者居住地稅務機關,要建立異地勞務執法風險內控機制,嚴格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的管理和發票開具資料的審核,特別要與合同原件的核對。要建立異地應稅勞務信息臺賬和貨物出入庫核對制度,及時跟蹤掌握。既要防止納稅人逃避履行應補繳稅款的義務,又要防范納稅人在不符合繳納稅款的條件下,為騙取稅收優惠或者相關利益,故意違規將異地稅款轉引到本地入庫,增加稅務機關“轉拉引”異地稅款的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侵權律師函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25涉外結婚有必要做雙認證嗎
2021-02-10股權眾籌融資有哪些法律法規
2021-03-22股權轉讓協議與增資協議區別
2021-03-17請求交通賠償需要的證據是什么
2020-12-18母親再婚后兒子去世能享受贍養費嗎
2020-12-10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拖欠農民工工資被警察帶走怎么處理
2021-01-16該案中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0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國家土地承包年限
2020-12-14糧補是歸土地所有者還是土地承包經營者呢
2020-12-14安置房上市交易要補土地出讓金嗎
2020-11-19哪些人不能成為土地承包共有人
2021-01-20營業房拆遷按照普通住宅補償合理嗎
2020-12-01企業合同遇到拆遷終止有拆遷補償嗎
2021-02-22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后還能進行法律維權嗎
2021-02-19吳川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