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法典》第336條第2項規定:“隱名合伙契約得定隱名合伙人不分擔損失,但不得排除隱名合伙人之利益分配。”我國臺灣地區《臺灣民法典》第700條規定:“稱隱名合伙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對于他方所經營之事業出資,而分享其營業所生之利益及分擔其所生損失之契約。”從以上三個國家或地區的規定可見,關與隱名合伙人損失的分擔,存在兩種主張,一種如日本、德國,隱名合伙人有分享合伙營業利益之法定權利,而對于是否分擔營業損失則在所不問,法律將分擔損失的義務轉為一種由當事人自行約定的義務,這種規定方法存在不合理之處:其一,有不公平之嫌,將權利與義務割裂開來。其二,只享受利益的隱名合伙人很難跟借貸區別開來,造成概念上的混淆。本文比較贊成另一種主張,即臺灣地區的規定方法,這種方式比較公平合理。其六,對外責任的承擔。隱名合伙人投資的財產未形成共有財產,隱名合伙人未參與合伙事務的經營管理,第三人基于信任出名合伙人的資信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只與出名合伙人有關,而與只存在于合伙內部的隱名合伙人無關,隱名合伙人因出名合伙人而與第三人隔裂開來。因此,隱名合伙人對外不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正因為隱名合伙人對無限連帶責任的擺脫,根據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法理原則,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出名合伙人要比隱名合伙人具有更廣泛的權利。如出名合伙人有代表合伙的權利,而隱名合伙人則沒有,出名合伙人獲得權利的同時,亦承擔更多的義務,如無限連帶責任。
其七,合伙人死亡及喪失行為能力與原合伙存續的關系。在隱名合伙中,由于隱名合伙人不參與業務的經營,合伙業務的好壞,取決于經營者即出名合伙人的能力,只與出名合伙人的行為有密切關系,而與隱名合伙人無關系,故隱名合伙人的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不會影響原合伙業務的繼續。若隱名合伙人死亡,其繼承人可繼承隱名合伙中的權利,原合伙經營不受影響。只有當出名合伙人行為能力喪失或死亡,才可能導致原合伙解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撤銷無效婚姻
2020-11-26如何申請法律援助
2021-01-01政府強行征地怎么上訪
2020-12-10股權轉讓違約要繼續履行嗎
2021-03-17公司不分利潤股東能退股嗎
2020-12-15普通許可可以轉授權嗎
2021-01-05交通事故類網友問答
2021-02-20集資房是什么性質的房
2020-11-11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合同尾款收不回怎么辦
2021-02-21經辦人要承擔合同的責任嗎
2021-03-14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可向勞動爭議仲委會申請仲裁的情形
2020-11-30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先理賠再治病拖垮癌癥病人
2020-12-16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如何簽訂房產保險合同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