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用期滿公司未簽合同員工可索賠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了試用期卻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屬于違法行為,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賠償。
案例:
2010年6月,小劉入職一家網絡公司,擔任網絡編程工程師一職,雙方于當月簽訂了一份“聘書”,該“聘書”就小劉的職位、工資、試用期限等方面進行了約定。聘書簽訂后沒幾天,小劉便向單位交了一份辭職書,提出要離開公司。由于公司剛起步,在老板的挽留下,小劉同意暫時不辭職,只是休假。小劉休假了16天之后,又回到公司上班。
2010年8月起,公司便按照“聘書”的約定,每月向小劉支付2800元工資,小劉一直在公司工作到了2011年5月。
小劉認為試用期滿后,公司未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應當支付賠償金,但公司拒絕了這個要求。
2011年底,小劉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了仲裁,請求公司支付試用期滿后即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間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仲裁機構裁決公司應支付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1.3萬余元。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公司認為,雙方在試用期內簽訂了聘書,雖然不嚴密,但是依然確定了工資和崗位,具有勞動合同的性質。小劉休假后再次回來是因為找不到工作,希望過渡一段時間,出于這種情況公司才同意接受小劉的。
解析:
法院認為,原告公司訴稱雙方簽訂的“聘書”應視為《勞動合同》,被告小劉對此予以否定,認為該“聘書”僅是“入職通知書”而已。勞動合同法規定的雙方自建立勞動關系后應當簽訂的是書面勞動合同,原、被告之間的聘用書難以確認為合同。
其次,“聘書”明確約定“試用期滿后您(被告)將與公司(原告)簽訂《勞動合同》”,說明“聘書”有別于《勞動合同》,這進一步證明了原告“聘書”視同《勞動合同》的觀點不能成立。為此原告公司應當支付被告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最終法院判決,對原告公司無需支付被告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的訴請不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投資者未按規定報送投資信息如何處罰
2020-12-10商標侵權訴訟的證據收集方法
2020-11-30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占用河灘地如何處罰
2021-02-12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飛機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2-11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機動車事故全責怎么理賠
2021-02-23土地承包合同未到期能收回土地嗎
2021-03-19土地承包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03家庭承包土地怎么轉讓
2021-01-27未經批準的劃撥土地轉讓有效嗎
2020-12-09模擬拆遷是合法的嗎
2021-02-27經營性商業用房拆遷補償有哪些
2021-02-04拆遷買的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0-11-10拆遷安置房房產證辦理費用是多少
2020-11-08沒有“一書四方案”就征地違法嗎,該怎么辦
2021-03-11一戶兩房拆遷安置費怎么算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