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讀
法院認為:科技公司稱其在2010年3月15日口頭通知李某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因此即使科技公司所述屬實,其解除行為也因不符合法定程序而無效。科技公司的員工手冊中規(guī)定:年度內累計曠工3日的,按自動離職或辭退處理。科技公司的證人趙某陳述員工手冊每人一本而且有領取的簽字,但科技公司沒有舉證證明李某領取過員工手冊,故科技公司不能以員工手冊為依據(jù)單方面解除與李某的勞動合同關系。
本案應當視為是科技公司向李某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李某協(xié)商一致于2010年7月14日解除勞動合同,科技公司應當向李某支付相應的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李某2010年3月之后未能正常上班的原因是科技公司違法與其解除勞動合同,而非李某自身原因所致,因此科技公司應當按照李某正常工作期間的每月4000元的工資標準為李某發(fā)放工資。
據(jù)此,法院判決:科技公司支付李某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7月14日的工資17806.45元,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8000元。
具體案例
職工李某長期曠工,單位以此為由口頭通知她解除勞動關系,4個月后,又向她發(fā)出了書面解除勞動合同證明,那么,雙方解除勞動關系應從何時起算呢
2008年9月1日,李某到濟南某科技公司工作,雙方簽訂了期限為1年的勞動合同。合同約定:李某的職位為營運經(jīng)理,月工資為4000元。2010年1月,李某向科技公司提交了一份病假條,休病假理由為闌尾炎,假期為1周,但李某直到3月份仍未上班。科技公司為李某發(fā)放工資至2010年2月,繳納社會保險費至2010年4月。2010年7月13日,科技公司以李某長期曠工為由書面解除了與李某的勞動合同關系,李某于次日收到該通知。2010年7月20日,李某向濟南市市中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科技公司支付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7月14日的工資及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仲裁委裁決后,雙方均不服,訴至市中區(qū)法院。
科技公司辯稱,公司已在2010年3月15日口頭通知李某解除勞動合同,2010年7月又向李某發(fā)出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因此,雙方的勞動關系已于2010年3月15日解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扣壓員工半年獎金是否合法
2020-12-07民法宣告失蹤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25猜疑屬不屬于家庭冷暴力
2021-03-05商業(yè)銀行違反規(guī)定同業(yè)拆借的如何處罰
2021-02-27陰陽合同怎么補交稅
2021-02-21入獄者是否喪失繼承權
2021-02-08農(nóng)村違建房子罰款多少
2020-11-13安置房沒拿到房產(chǎn)證可以贈與嗎
2020-12-06如何應付房屋租賃中易見的法律糾紛
2020-11-26什么是非法解除勞務合同
2021-02-18兒子非親生離婚可以得到精神損失賠償嗎
2021-02-16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案例:貨運保險糾紛案
2021-03-10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交通事故中有人員傷亡,保險公司什么時候能理賠
2021-03-22法律上分紅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6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被保險人因犯罪死亡保險人應否承擔給付責任
2020-12-06土地出讓收回可以再次出讓嗎
2020-12-05全國沒有統(tǒng)一的拆遷補償標準,那該怎么補償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