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與其他單位有勞動關系法律對此是怎樣規定的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健全,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勞動力配置體制逐步完善,雙重勞動關系必然面臨著被清理且消亡的歷史要求。如果仔細我國政府頒布的一些勞動法律法規就可以發現,我國政府對雙重勞動關系的態度正從過去一定程度地保護轉變為開始進行限制。
二、勞動制度
早在1996年,勞動部就頒布了《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其中第17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職工時應查驗終止、解除勞動合同證明,以及其他能夠證明該職工與任何用人單位不存在勞動關系的憑證,方可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為了保證《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的正確適用,勞動部辦公廳于次年發布了《對〈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7]88號),其中第三條規定"
三、關于內部退養的職工可否流動的問題。
根據國務院《國有企業富余職工安置規定》(國務院令第111號)的有關規定,對距退休年齡不到5年的職工辦理內部退養是安置富余職工的一項措施。職工辦理離崗退養手續后,與新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應當與原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到新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通過頒布上述部門規章,可以表明我國政府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對雙重勞動關系的產生進行限制。
上述部門規章與199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切實做好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和1998年8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加強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管理和再就業服務中心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不僅不矛盾,反而體現了我國政府對雙重勞動關系采取了務實的處理方式。
一方面,由于雙重勞動關系能夠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階段,社會發展對勞動力配置的要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保護;
另一方面,由于雙重勞動關系不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長遠發展,所以在保護既存的雙重勞動關系的同時,嚴格限制新的雙重勞動關系產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時機成熟時再清理雙重勞動關系,從而避免了計劃經濟時代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在短時間內激化,是我國實現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平穩過渡。
由于對雙重勞動關系進行規范的主要是部門規章和政策性的規定,不僅穩定性不高,而且效力也不強,不利于我國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穩定的勞動制度。所以我國政府先后頒布了《勞動法》和《勞動合同》兩部規范勞動制度的重要法律。通過對這兩部重要法律中涉及雙重勞動關系的有關條款進行分析,更進一步地展示我國政府對雙重勞動關系的務實態度。
我國勞動法沒有具體條款規定一個勞動者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但我國《勞動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而且勞動法規定的調整范圍、建立勞動關系的形式要件、訂立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法律責任等到相關條款是主張一個勞動者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2008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勞動合同法》,對于雙重勞動關系,除了沿用了與勞動法的類似的規定,還做出了進一步的規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是,后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
同《勞動法》較為僵硬的規定相比,《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靈活了許多。但是,對雙重勞動關系進行限制的態度并未根本改變。受《勞動合同法》保護的雙重勞動關系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非全日制用工;(2)后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否則用人單位可以強制解除勞動關系。從這個角度看,《勞動合同法》不是保護全部的雙重勞動關系,只是保護雙重勞動關系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兼職。
四、勞動關系之勞動合同的建立
建立勞動合同,意味著雙方都有其需求。一方面,用人單位有用工的需求,一方面,求職者有求職意向,雙方通過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守信的原則達成一致。
在達成一致前,用人單位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即招聘。
招聘信息的發布在招聘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是否出現勞動糾紛,招聘內容的制定是一個重要因素,具體表現在:
1、招聘內容中是否出現求職歧視話語。如已婚已育有限、僅限男性(特殊崗位除外)、身高175cm以上、漢族等;
2、招聘內容是否夸大、是否有虛假信息。如工資總額是2000元/月,但在招聘信息卻是4000元/月;工作內容涉及有毒有害氣體,卻說工作環境舒適,對身體無任何副作用等。
3、招聘信息是否合法。不得出現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件等其他證件。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這一問題的相關介紹,我們知道這在企業中是時常碰到的,那么我們也知道在這種關系下一般是對企業不利的,而且國家對此也進行了相應的規定,一個人只能跟一個公司建立勞動關系。所以大家對于這方面向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歡迎來咨詢相關的法律顧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損害股東利益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2-31調崗申請怎么寫
2021-01-26申請工傷后是否可以起訴侵權人
2021-01-11怎樣把握專利申請時間
2021-01-23意外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首付分期簽了借款協議還能退房嗎
2021-02-27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競業限制實務中如何界定競爭對手
2021-01-29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房地產糾紛案件舉證須知
2021-01-19勞動合同在哪些情形下無效
2021-01-30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什么是承包關系
2021-02-10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如何買壽險才能既省錢又獲得充分保障呢
2021-02-28航空意外險可以買幾份
2020-12-01飛機行李延誤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