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法院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中,要求確認勞動關系的案件數量有所增長。勞動者起訴要求確認勞動關系的案件主要目的有以下兩點:1.依此作為認定工傷或享受相關待遇的前提。2.以此作為要求連續計算工齡、補繳社會保險費、支付工資或生活費、支付經濟補償、辦理退休等的前提。經調研,筆者發現目前勞動者存在以下三大認識誤區:
將檔案存放關系與勞動關系混淆。有人誤以為檔案放在何處就是和哪個單位存在勞動關系,有的勞動者因此在離開單位十幾年后又起訴到法院,要求確認與檔案所在的單位存在勞動關系。而法院對于勞動關系的認定以實際提供勞動為前提,如僅是檔案存放在某單位,但雙方實際并不存在提供勞動、支付勞動報酬、服從單位的規章制度和管理等勞動關系認定的要素,并不會認為雙方還存在勞動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將勞動關系的確認問題與公司注銷之后的債權債務承擔混為一談。有的勞動者在其提供勞動的公司被注銷后,起訴要求確認和公司的上級主管單位或債權債務清理單位存在勞動關系,以達到補繳社會保險費或者支付工資等目的。但法院確認勞動關系主要依靠勞動者給誰提供勞動、誰給勞動者發放工資等情況做出判斷,不會因為公司注銷之后的債權債務承擔問題,而認為勞動者與公司的上級主管單位存在勞動關系,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這一問題的混淆,導致勞動者白白浪費訴訟精力和成本,不如直接通過主張債權債務承擔的方式處理,如,向勞動部門起訴要求上級單位補繳保險費等。
將非自愿被安排到其他公司工作的工齡連續計算問題,與前后關聯公司的勞動關系確認問題相混淆。有的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此時,依照《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0條的規定,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但很多勞動者起訴要求確認變更工作前后的所有時間均是和原用人單位或新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而基于勞動者在各個時間段是分別與不同的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這種訴訟請求無疑是得不到支持的。對于這種情況,《條例》已規定“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勞動者可依照該規定向新用人單位主張權利,無需單獨起訴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否則,可能會走彎路,白白耽誤時間、浪費金錢。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的資料。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注銷原因有什么
2021-03-18遺產繼承訴訟時效為多長時間
2021-01-10家暴多次可以離婚嗎
2021-03-10公司分立后股東是否能分立
2020-12-17交通肇事致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6特殊合同的訂立方式
2020-12-03對大學生家教不滿意能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7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對人有催告權嗎
2021-02-12交通事故“私了”
2021-03-25不交物業費違法嗎及有什么后果
2021-03-12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用人單位使用勞務人員有哪些規定
2021-03-17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企業停產放假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02外包的意義
2020-12-16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淺談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中的責任承擔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