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的規定,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就工傷發生爭議,要想獲得工傷保險待遇,必須先申請工傷認定,而認定工傷的前提必須是雙方存在勞動關系;認定工傷后,還需要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最后職工才能提起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待遇。這其中涉及到的程序是非常復雜的,不要說勞動者不了解,很多法律專業人士也未必都了解。
筆者下面通過一個極端典型的案例,分析一下工傷賠償案件可能需要經過的程序。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法律在設計工傷賠償程序方面的存在的問題。
案例:
某職工被某單位食堂招聘為洗菜洗碗工,單位未與其簽定勞動合同,也未向勞動者發放過任何書面證件,工資發放也是以現金形式發放,單位沒有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工作幾個月后,職工在一次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被撞成重傷。單位沒有主動申請工傷認定。經過幾個月的治療,職工花費了兩萬多元的醫療費,治療期間,單位也沒有支付任何工資。治療結束后,職工向單位要求工傷待遇,遭到單位拒絕,為此雙方發生爭議。
如果職工堅持要求單位承擔工傷保險待遇,那么就有可能經歷以下極其復雜而煩瑣的程序,說它是“馬拉松式”的程序一點也不過分(以下個程序中耗時是筆者根據假設按可能發生的最長時間估算的,僅供參考)。
第一步、工傷認定程序(從工傷發生之日起,可能已耗時7個月)
1、發生工傷后用人單位不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必須在1年內提出工傷認定的申請(假設職工是在受傷6個月后提出工傷申請)。
2、勞動者提出工傷申請后,勞動部門可以根據情況依法決定是否受理。
如果勞動部門受理了申請并在60日內作出了工傷認定結論,則案件可進入第七步程序(即對工傷認定不服的行政復議程序)。假如勞動勞動部門作出不受理的決定,那么案件就要進入關于工傷受理的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程序。
第二步、工傷受理的行政訴訟程序(可能耗時6個月,如果出現發回重審理的情形,可能增加耗時6個月)
1、勞動者對勞動部門不受理工傷認定不服的,可以在60日內提起行政復議或者在3個月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判決勞動部門受理其工傷認定的申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商檔案股東會決議樣本怎么寫
2020-12-192015年鄭州關于國有土地上征收補償的實施意見明確補償條件
2021-01-03租賃物正常使用損壞承租人要賠償嗎
2021-03-01人身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
2021-03-17定額發票能報銷嗎
2021-03-09借法人資金需要寫借款協議嗎
2021-03-18與港澳臺同胞結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01申請回避必須暫停審理嗎
2021-01-31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經濟性裁員 如何才算合法
2021-03-21五一假期加班不給加班費怎么維權
2020-11-20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在公司上班十年沒上保險怎么賠償
2020-12-14交通事故傷人后保險公司理賠流程
2020-11-18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