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民法將我國的公民分為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無名氏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三類人,除了精神狀態是否正常以外,最重要的劃分標準就是年齡。在原來的法律法規當中,我國以十歲為民事行為能力的分界線。那么,新的民法總則規定不滿八歲就沒有民事行為能力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華社3月18日受權全文播發這部法律。
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1、明確承認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民法總則》(以下條款皆引用該總則)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予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劃分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標準。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3、部分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八條第二款: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4、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法定代理人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5、八周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6、例外規定。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根據以上的內容來看,準確來說應該是我國去年所頒布的第一部民法典,也就是民法總則規定不滿八歲就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雖然很多時候應該由其法定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如果是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人和當事人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不滿八歲也是可以實施的。
民法總則三年訴訟時效適用是什么?
宣告失蹤順序民法總則是如何規定的?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維持判決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是什么
2021-03-23如何準確地認定行政處罰對象的資格
2020-12-09員工不能勝任工作調崗能降薪嗎
2021-02-20罪犯逃脫有追訴期限嗎
2021-03-16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是私營企業嗎
2020-12-20翻墻上網是違法行為嗎
2021-02-17軟件產品登記測試報告取消了嗎
2021-01-16老公現在坐牢了我和他已經分居兩年想起訴離婚法院會準嗎
2021-01-21有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起訴
2021-03-01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贍養費協議書
2020-11-16在商場內滑倒受傷后怎么辦
2021-01-11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07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被保險人 TheInsured
2020-11-27在征地拆遷中,什么時候應該進行聽證程序
2021-03-19公司拆遷補償款可以分紅嗎
2021-01-102020年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政策及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