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與過去的民法不同的是將見義勇為寫入了法律當中,民法總則的第183條規定了見義勇為是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償的,這在法律規定上對道德進行了補充,讓一些人能夠安心的做好人好事,關于民法總則184舉證責任是怎樣的接下來讓小編來告訴大家有關的法律規定。
一、民法總則184舉證責任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第183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讀:
此前因為做好事反而被誣陷的事不少見,讓人們不禁感嘆“好人難做”。這次《民法總則》給善良的做好事的人們一劑鎮心丸,對見義勇為行為的多個情況進行了明確。
譬如:
1、因見義勇為受損害,由加害人負責,沒有加害人的,誰得好處誰補償;
2、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3、“可以”還可以理解為,不管見義勇為者受損害的責任是否已被侵權人承擔,只要受益人自愿給見義勇為者補償了,就不能反悔再要回去。
相關知識:怎么認定見義勇為呢?
見義勇為的法律構成要件。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分析,構成見義勇為行為至少需要下列四項法律要件:
1、見義勇為行為實施主體是自然人。所謂自然人是指與法人相對的社會公民個體的統稱。由于見義勇為行為是緊急情況下實施者根據主觀判斷后所采取的行為和行動,因此無論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權利者抑或剝奪政治權利者,都無關緊要。因此,只有將見義勇為的實施者定義為自然人,才能夠符合其法律特性。
2、見義勇為者必須實施了危難救助行為。所謂的危難救助行為是指當國家、集體、社會、公民個人財產及公民個人生命安全遭到威脅之時,行為人實施了旨在降低損失或威脅的行為,進而產生了相應后果的一切行為。這種行為一般都是在危險的情況下出現,并且伴有較強的風險性。
3、行為人并不具備法律約定的義務。所謂法律約定的義務是指行為人與救助對象之間存在法律規定的救助責任。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產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與救助對象的法律約定,那么這種行為就不能夠算作見義勇為。換句話說,只有行為人的行為超越了法律約定的職責或不具備法律約定的救助義務以外,才能夠成為見義勇為。
4、行為人主觀存在維護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原則上說,見義勇為行為要求行為者必須在主觀上存在維護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并且由此產生的行為,這種意愿必須帶有正義感,才符合見義勇為的標準。即使行為者的行為客觀上產生了上述結果,但是主觀上僅僅是出于維護自身利益,那么也不能構成見義勇為。
綜上所述,關于民法總則184舉證責任是怎樣的小編已經為大家解答了,見義勇為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很多見義勇為的人受到了傷害卻沒辦法好好的受到法律的保護,所以民法總則的出臺對愿意做好事的人來說是一件好事情,見義勇為的人一般是不具備法律的約定的義務的。
民法總則關于欺詐是如何規定的?
民法總則三年訴訟時效適用是什么?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借款人是債權人還是債務人
2020-12-19交通事故車輛扣押時間要多久
2021-01-21因產品質量提起訴訟如何管轄
2021-01-26合同欺詐怎么報警
2020-12-10員工請假多久算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8擅自停工多久可以解除合同
2020-12-10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2-12飛機延誤兩小時怎么賠
2021-02-04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青島交通死亡保險公司賠付標準
2020-12-17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是什么
2021-01-01保險委托代理合同樣本是什么樣的
2021-03-14殘廢
2021-02-17公務員能接受農村拆遷賠償嗎
2021-01-01拆遷時未簽協議先交房合法嗎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