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2017年3月15日通過了民法總則,并且于同年十月一日開始實施,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對我國的法律事業有著跨時代的以以。在2017年頒布的最新民法總則中也對監護人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定,那么民法總則監護人新規的內容有哪些?
2017年最新民法總則通過,即將于10月1日起實施。其中,最新民法總則對監護權也有不少新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解讀:本條是關于父母與子女關系義務的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新增規定,主要是在親屬關系、婚姻協議等公證事項中注意審查親屬關系和排除義務條款。
父母子女的關系是法定義務,一般不因父母離婚而結束,除非依照法律程序或法律規定解除父母子女關系,比如子女被他人收養、繼父母與繼子女關系因生父或生母與繼母或繼父離婚等,否則不能排除規定義務的承擔。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包括婚生的父母子女關系、非婚生的父母子女關系、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關系、養父母與養子女關系。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解讀:本條是遺囑指定監護的規定,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回應社會現實和社會需求新增加的規定。
遺囑指定監護人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立遺囑人是被監護人的父母;
二是立遺囑人擔任被監護人的監護人。
第三十條: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
本條是有監護資格的人協商確定監護人的規定,主要適用于同時擁有多個監護人而又需要其中一位代為辦理相關事務的情況。
1、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應該是同一順位的人。
2、協議確定監護人應該經被監護人同意,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該結合被監護人與監護人的關系、被監護人表達的意愿等綜合確定。
3、協議中也應盡量明確監護的內容、監護人職責權限、權利、對監護人的監督等內容。
該條為公證機構通過協議公證介入監護活動提供了可能的空間,即對于監護人存在爭議的情況下,公證機構可以探索發揮其中立、公正、公信的優勢,依托其與公證有關的財產保管等可從事事務范圍,探討財產托管、監護監督等業務。
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解讀】:本條是有關意定監護的規定,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新增內容。
1、制定協議時的當事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7、18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以及十六周歲以上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自然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由于此類公證主要適用于老人,法律對如何確定給老人民事行為能力無規定,實踐中,建議參照遺囑公證的做法,必要時由當事人開具精神健康證明。
2、監護人可以是近親屬、其他個人,也可以是組織。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規定看,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3、必須以書面的形式確定監護人,至于書面可以約定哪些內容,并不明確,建議基于履行需要,在書面中明確監護內容、監護人的職責權限、權利、行使方式、對監護人的監督等內容,使監護協議具有可操作性。
從民法總則中有關監護人的法律條文出發,進行闡述和解讀,全面表述有關民法總則對于監護人的新規定。除此之外,還有民事訴訟時間等等內容,民法總則也進行了重新規定。
民法總則全文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除同居關系是否退彩禮錢
2021-03-10涉外企業增資后還能享受哪些稅收優惠
2021-03-05反擔保抵押物能否辦理注銷手續
2021-01-24主要責任不要諒解書會坐牢嗎
2021-01-08拆遷支票丟失怎么辦
2021-01-07離婚小孩多大有選擇跟誰的權利
2021-01-26如何反家暴
2021-02-09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費嗎
2020-11-16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3-02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私生子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多少
2020-12-15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07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