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奠定我國法律的基石,明確國家前進的方向,確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與奮斗的目標。因此,憲法與其他部門法律有著根本的不同,但是憲法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下面小編將從普遍性與特殊性、政治性與法律性、民主性與科學性、穩定性與變動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為大家講解。
我國憲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基本憲法精神,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憲法地位,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成果,確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領導核心、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奮斗目標,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憲法表達。與憲法精神相適應,我國憲法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憲法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其次,憲法具有政治性與法律性相融合,再者,憲法兼具民主性與科學性,同時,憲法統籌穩定性與變動性,最主要的是我國憲法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一、普遍性與特殊性
憲法作為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有許多普遍概念和一般性特征。例如,成文憲法通常使用國家、主權、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權、政府、選舉、監督等概念,規定保障人權、維護主權、規范公權、構建政府、法律效力等內容。我國憲法從國情出發,同時借鑒世界各國的有益經驗,既具有憲法的一般普遍特征,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比如,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國家的指導思想、國家根本任務、發展道路、奮斗目標等。此次憲法修改對指導思想、根本任務、發展道路又做了進一步的修改和明確。整體而言,我國憲法是立足中國國情和借鑒域外經驗的產物,體現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二、政治性與法律性
我國憲法作為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和國家根本法,兼具政治性和法律性。作為人民國家的總章程,憲法是立國安邦、強國發展、長治久安的總綱領。它記載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實現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光輝歷史,宣示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的偉大成就,闡述了國家的核心價值、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宣告了國家的基本路線、大政方針和奮斗目標,確立了國家的制度體系和權力架構,規定了人民與國家、中央與地方、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等重大關系,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引領性和宣示性。同時,作為國法體系的根本法,憲法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基礎和依據,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明顯的法律性特征。此次憲法修改完善了憲法實施和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強化了我國憲法的法律屬性。總章程與根本法相結合,政治性與法律性相融合,宣示性與規范性相統一,是我國憲法的一個顯著特點。
三、民主性與科學性
我國憲法是充分發揚民主、反映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憲法。彭真同志在1982年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中說:這次全民討論的規模之大、參加人數之多、影響之廣,足以表明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各界人士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熱情的高漲。通過全民討論,發揚民主,使憲法的修改更好地集中了群眾的智慧。毛澤東同志說過,搞憲法就是搞科學。我國憲法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遵循制憲、行憲、修憲的立法技術和法定程序,反映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基本價值和憲法的一般規律,貫徹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原則,是一部兼具民主性與科學性的憲法。此次憲法修改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嚴格依法按程序推進,成為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典范。
四、穩定性與變動性
憲法是國家大廈的四梁八柱。憲法穩則國家穩,憲法強則國家強。但憲法又不是僵死的教條,必須隨著國家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憲法具有穩定性與變動性,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特征在憲法上的必然反映,是我國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動態關系、協調改革與法治互動關系在憲法上的集中體現。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摸著石頭過河”推進改革,一些改革探索突破了憲法法律的規定。對此,法學界提出了“良性違法”“良性違憲”的概念。如果說,在過去某個特定時期的具體條件下,改革“良性違憲違法”有其必然性,那么在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應當嚴格遵循“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原則,正確處理改革與憲法(法治)的關系,既要堅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據,也要堅持重大改革于憲有據,避免改革與憲法脫節。為了統籌穩定性與變動性,此次憲法修改堅持必要性原則,只修改那些非改不可的內容,這也是我國修憲的一條重要經驗。
五、民族性與世界性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憲法確認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憲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和中華民族的共同意志,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法。憲法還明確規定了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等內容,這是其包含的國際主義精神。因此,我國憲法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此次憲法修改充實完善愛國統一戰線和民族關系的內容,有利于讓中國夢的實現獲得強大持久廣泛的力量支持,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憲法,有利于為我國發展拓展廣闊的空間、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憲法的作用從來不是用來調整單獨個體的權利關系,它站在國家的高度統籌著一切,它作為國家的根本之法,是一切權利的來源,也是一切權利的歸途,許多人覺得憲法太過于抽象,然而通過了解憲法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即可對憲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憲法原則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全國兩會憲法修改的內容是什么?
憲法規定公民基本權利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回避
2020-12-11交警如何開責任認定書
2020-11-16已有車禍賠償還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31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在什么情況下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3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意外險的計算公式
2021-03-19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應當賠償
2021-02-21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呢
2021-01-06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禁止哪些行為
2021-01-19保險理賠不受理通知書分別是什么
2021-02-18保險合同冒名掛失是詐騙嗎
2020-12-27車險理賠的幾個認識誤區
2020-12-07理賠有爭議該怎么解決
2021-03-18征地公告發布之前種樹就能獲得拆遷補償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