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法律的不斷地改的完善,有關法律有了些許變化,那么,民法總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法規有哪些呢?民法總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有關法規是國家為了解決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而制定的相關規則,對于維護有關人員的法律權益有著較好的補充作用。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只具有一部分民事行為能力,因而也叫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年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民法總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法規其實就是為了這些特定人群而制定的,所以這種情況下的民事主體實施行為的范圍受到限制,只能親自實施與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相適應的行為,并承擔相應的行為后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的行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第17條-第24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包括兩種情況:
1、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所具有的行為能力
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特殊情況:第18條第2款規定“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所具有的行為能力
第22條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與撤銷:
成年人的限制行為能力由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這里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雖說是維護特殊的人群的利益而制定的,但是國家對此并沒有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相反對于制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法規的制定正是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民事責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區別是什么
民事不予立案的條件有哪些
民事起訴狀應當寫明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仲裁對網貸有用嗎
2020-12-22公安警察能否與外國人結婚,其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逆向工程是否構成商業秘密
2020-12-25有限合伙企業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3-13無期徒刑可以緩刑嗎
2020-12-22匯票被拒絕付款后的追索期限是多久
2021-03-04精神暴力包括哪些行為
2020-11-12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顧客在商場受傷,該怎樣處理
2021-02-15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終止勞動合同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13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人身保險內容有哪些
2020-12-04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法院可以查封個人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7保險公司解除保險合同引糾紛解除合同是否可以
2020-11-30交通全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17車輛未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損害,保險公司能不賠嗎
2020-12-19關于對保險法第17條規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內容是什么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