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民事行為能力是怎么規定?
民法總則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主要是:
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擴展資料: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簡言之,民事行為能力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提供了現實性。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地以自己的行為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
我國《民法總則》規定,成年人(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此處的“視為”是指法律擬制,也就是本來沒有達到一般的條件,但是法律授權與達到一般的條件一樣的法律效果。并且這種情況不會隨著收入的變化而變化,一經達到條件就自然的延續下去,除非出現一般條件下的改變行為能力的情況。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自己面對的民事糾紛的對象只是一個孩子的情況,但是至于孩子是否能夠自己承擔惹下的禍的話還是需要結合民事規定中的民事能力,如果是十六歲以上的孩子可能就已經具備了獨立的能力而在面對糾紛時就可以有自己的主張了。
民事責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區別是什么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關于違約金過高的規定
2020-11-11對行政復議中的第三人如何規定的
2020-11-13可撤銷婚姻是否遵循自始無效
2020-12-03解約定金必須注明嗎
2021-01-31掛車未投交強險,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7可以簽訂免息借款協議嗎
2021-02-21孩子可改隨繼父的姓氏嗎
2021-02-22父母健在孩子能否變更監護人
2020-11-26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工傷的索賠計算
2021-03-25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房屋拆遷安置費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3-24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的法律區別是什么
2021-02-07勞動爭議仲裁庭審被申請方聯系不上怎么處理
2021-01-17意外傷害保險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21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富陽3輪船載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2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