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各項原則是什么?
1、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2、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準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4、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準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5、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新的發展思想,有利于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準則。這項原則還有一種含義,凡違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二、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些基本原則的統領作用?
民法基本原則的規定,不僅是為了規范當事人自身行為,更是為了規范民事活動的立法、行政執法、法院及其他機構的司法行為。在立法層面,民法總則中規定的這些基本原則不僅對總則中的全部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而且對整個民法典中的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甚至還要對包括商事法、知識產權法、社會性立法和很多涉及民事權利的法律發揮統領作用。
這些基本原則對于各種下位法的制定應當發揮指導甚至是制約的作用。例如,在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立法機構制定的地方法規涉及民事活動規范的時候,都應注意遵守這些原則。可以說,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為規范民事活動制定的其他法律,其效力次于像民法典這樣的法律的時候,同樣也要遵守這些基本原則,使得下位法符合上位法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近幾年中我國的法律法規也在不斷的健全,其中也會規范公民的各項行為,如果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任何的違法行為后,不僅會給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危害,同時也會給社會的治安和秩序有所影響,所以在公民做出了違法行為后,司法機關會根據涉案情節做出相應的處罰。
民法總則三年訴訟時效適用是什么?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權利?
民法總則委托代理終止的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怎樣進行公司破產申請的受理審查
2020-12-09商品房住房面積怎么計算
2020-12-27離婚后可以終止探視小孩嗎
2021-01-04公婆贈與房子給兒媳離婚可以要回嗎
2020-12-03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老人贍養費多個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13無撫養關系的子女對繼母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01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哺乳期員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6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產品責任保險條款(試行)
2021-03-02飛機延誤找誰賠償
2021-02-10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調取監控嗎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