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司法人員徇私枉法,能夠公正的審理案件,我國確立了回避制度。規定司法人員在相關的情形下,應回避而不能參與到案件中去。對于不同的辦案人員,回避的方式也不同。那么治安管理辦案人員回避的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律霸小編給您做詳細介紹。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7條規定,回避有兩種: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
一、是當事人申請回避。
當事人申請回避是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從而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根據《最高法院解釋》第47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 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二、是審判人員主動回避。
審判人員主動申請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五)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回避的規定同時適用于其他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可見,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回避有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因此,治安管理辦案人員的回避要么是由當事人申請他們回避,要么是他們主動回避。當然這兩種回避方式都是要滿足各自的條件的,才能夠讓相關人員回避。以上就是律霸小編對于治安管理辦案人員回避方式做出的介紹,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濮陽律師。
申請仲裁員回避的程序是怎樣的?
訴訟中哪些人需要回避
刑事訴訟中哪些人適用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高壓觸電致殘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1-01-27域名是否需要著作權登記
2020-11-12解約定金必須注明嗎
2021-01-31車禍幾年之后死了還用負刑事責任
2020-12-05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治安拘留會記入戶籍嗎
2021-03-11配偶被判刑,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1-02-21股東變更前的債務與新股東有關系嗎
2021-02-14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試用期轉正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22購車保險合同約定不明確的,對合同條款應如何解釋?
2020-12-26高血壓跌倒死亡是意外嗎可以找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1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龍卷風造成的財產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8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少兒分紅保險如何選擇最合適
2021-01-31保險法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要有什么條件
2021-01-10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