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司法人員徇私枉法,能夠公正的審理案件,我國確立了回避制度。規定司法人員在相關的情形下,應回避而不能參與到案件中去。對于不同的辦案人員,回避的方式也不同。那么治安管理辦案人員回避的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律霸小編給您做詳細介紹。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7條規定,回避有兩種: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
一、是當事人申請回避。
當事人申請回避是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從而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根據《最高法院解釋》第47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 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二、是審判人員主動回避。
審判人員主動申請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五)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回避的規定同時適用于其他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可見,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回避有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因此,治安管理辦案人員的回避要么是由當事人申請他們回避,要么是他們主動回避。當然這兩種回避方式都是要滿足各自的條件的,才能夠讓相關人員回避。以上就是律霸小編對于治安管理辦案人員回避方式做出的介紹,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濮陽律師。
申請仲裁員回避的程序是怎樣的?
訴訟中哪些人需要回避
刑事訴訟中哪些人適用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沒有公攤遇到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09什么是文字商標
2021-01-06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11離婚協議需要公證嗎
2021-03-18扶貧房若不贍養老人能收回來嗎
2021-01-26執行立案說明已經在執行了嗎
2021-01-18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接管決定應載明內容
2021-02-22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剛需購房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呢
2020-11-18勞動者拒簽合同怎么辦
2021-01-19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建筑工程保險的承包方式
2021-01-13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我方全責保險會全賠嗎
2021-02-13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